「劍與魔法」冒險奇幻的典型作《羅德斯島戰記》
作者: 陳約瑟 (Hospitaller)
簡介: 暱稱 Hospitaller/醫院騎士,欠稿多年、苦撐待變、坐在家裡、貧病交迫的奇幻同仁。要惠賜工作或同病相憐請函上列電郵信箱。
日期: 2004/09/29

 
  九月這幾日,書店《十二國記》與《陰陽師》的並排架上多了一部奇幻小說《羅德斯島戰記》註一

  這套書固然在國內主流閱讀中不見於廟堂,但在九零年代間,卻是台灣多元化後第一批ACG迷(日本動漫遊戲族群)、奇幻迷心中希冀已久的逸品。

■《羅德斯島戰記》與奇幻迷的因緣

  數年前,奇幻社群濫觴之時,網路上一篇以《羅德斯島戰記》為展開點的文章曾引起了廣泛論戰,文中對《羅德斯島戰記》熟優孰劣的論斷;暴露了所謂「日風奇幻」與「美風奇幻」的歧異,由於奇幻第一代社群,多半浸淫遊戲很深,最主要接觸奇幻的觸媒也是當時正步向全盛的奇幻RPG(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Game),而早期由美國主導的電腦RPG和日本遊樂器RPG由於神韻、介面、語言、主機的不同而造成使用者涇渭分明,也就注定了奇幻初期社群一元而二分的發展。

  在過去那段時日裡,《羅德斯島戰記》成為日風奇幻迷 (也含ACG愛好者、部分一般奇幻愛好者)主要的擁護作品之一,當時一些更廣孚人望的日奇如【秀逗魔導士】、【庫洛魔法使】如今都隨產品風潮退潮而鮮為話題;日奇中十分商業的幻想遊戲如【太空戰士】在九零年代末也在風格上改弦易輒;而日本國民RPG【勇者鬥惡龍】族群之大不能以奇幻概之;【闢邪除妖】(即美RPG WIZARDRY的日版;在日本也拍過卡通)其玩家社群較為深度,在台普羅化程度不高;菊地秀行在台的出口只有少年快報上的《魔界都市》(和那時飛快陣亡的舊版《吸血鬼獵人D》小說)日本雜誌MOE常熱載的《姆米谷》還是安房直子/宮崎駿的《魔女宅即便》則不在本文談論範圍:)。

  在當時風格空泛的眾多日奇作品中,有心西風的《羅德斯島戰記》常被本土發燒友定義為「日本正統派奇幻代表」(註二),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檢索《羅德斯島戰記》的產品,可以得到一份清單,其中較主要的是:

      
  • 羅德斯島戰記漫畫(笛德莉特物語)/
  •   
  • 羅德斯島戰記(動畫OVA)/勝利國際出版
  •   
  • 羅德斯島戰記:法理斯的聖女/台灣角川出版
  •   
  • 羅德斯島戰記(漫畫)/
  •   
  • 羅德斯島戰記:英雄騎士傳(電視卡通)/
  •   
  • 羅德斯島戰記(本傳小說)/蓋亞
  •   
  • 另外還有較欠缺人氣的魔法戰士李維/尖端(故事是說一個花癡女僧和蠻力法師勇闖天涯的故事)
筆者僅就所知,希望於盤根錯節的產品系中取出一條主線來淺談「羅德斯島」。(篇幅短淺之故無法談及《羅德斯島戰記》舶來插畫本及聲音產品。其多張聲音產品中不乏魔幻綺作,OVA版多首主題曲(如「風之幻想曲」)及和坂本真綾演唱的《英雄騎士傳》主題曲「奇蹟之海」都是發聾震聵的魔幻綺作。另外對日文有程度的愛好者也可考慮有聲書。)

■作者水野良的特殊創作過程與主題商品化

  故事由羅德斯島原典本傳說起,話說羅德斯島飄搖在愛琴海上,羅德斯島聖騎士指的是曾經屯駐該島的醫院騎士團(Hospitaller),所以羅德斯島戰記便是筆者抵抗土耳其人的奮鬥史....(各位如果嫌冷請多穿幾件衣服!)

  ...重新來過,話說現年40歲,當年就讀立命館大學,沉迷於賭馬、TRPG(紙上角色扮演)的不良青年水野良大一時進入TRPG的世界,所謂TRPG乃以對話方式進行,遊戲主人名喚GM(Game Master)來主導遊戲敘事進行,遊戲參與者扮演不同種族職業的冒險者,在共同創造出來的虛構世界冒險。

  水野氏於1987年參與安田均的遊戲設定小組SNE。安田均是日本紙上TRPG「Sword World」原案人,遊戲採用的基本世界觀是現在大家十分熟悉的奇幻冒險世界,水野良以高中時的構想(其實就是一般高中生的亂想啦)替「Sword World」寫出一段作為遊戲劇情藍本的故事,也就是後來的《羅德斯島戰記》。是故安田均在小說後記中開宗明義說到:「這是一本遊戲小說。」

  創作過程中,水野良身兼遊戲主人GM,將實際的多人角色扮演遊戲過程寫成小說,這種重述遊戲冒險過程的動作稱為Replay,一般係指將遊戲過程中玩家和GM的對話錄音後寫成類似劇本的文本。

  《羅德斯島戰記》的世界觀和劇情之所以很典型,頗有《魔戒》、《龍槍》遺風的原因不在於一種刻意的仿襲,而是肇於TRPG的幻想世界設計本來就是隨著參與遊戲者的想像推陳而兼容並蓄的(玩者邊構築世界邊冒險,都是以對談形式進行,所以會把自己熟悉的元素置入),此外知名商業奇幻小說系列《龍槍》與著名TRPG商品《D&D》本就親緣密切,而安田均也承認「Sword World」多少沾染到《D&D》以及其他幻想典型之風。

  所以與《龍槍》小說一樣,故事很重視冒險隊的發展,人數也如同遊戲一樣是定額,讀者可以發現「森林(通常音譯”伍德”,但實際上這是個綽號)」傑克繞跑,吉姆升天,隊伍分道後,便陸續有狂戰士歐魯索、女傭兵西莉絲、教母尼絲之女雷莉亞補位(這個互相補位的順序筆者有些忘了)。如同龍槍一樣,冒險角色先是玩家將自己置入;繼而是讀者的投射,故都是充滿人性而不乏軟弱面的角色。這點在奇幻類型雖是普遍,但別忘了商業奇幻小說當時最知名的主角是蠻王科南(阿諾曾經主演過電影版科南,兩相比較就知道羅德島的潘恩有多弱小了)。

  額外一提,「Sword World」的世界觀,除了羅德斯島外,另外衍生出「水晶國傳說」這部產品系(由電擊文庫發行;1989)。

  書寫之初的《羅德斯島戰記》在角川的TRPG誌「COPTING」每月連載(1986),將水野良擔任GM主持的遊戲過程改寫成小說上稿,此連載獲得好評並於兩年後集結出書,第一卷《灰色的魔女》推出後一時洛陽紙貴,如同出版社一再宣揚的:「暢銷百萬冊」,直到平成六年再版達四十五次之多。(其暢銷原因或者可視為如同「龍槍(美國)」、「龍族(韓國)」的文本填補進該國大量奇幻遊戲人口養成的奇幻遊戲閱讀市場真空中)

  又再兩年,1990年,角川書店重資製作了羅德斯島戰記的OVA,知名插畫家結城信輝擔綱人物設計,劇中5頭太古龍由五位畫家定型再統整定案,作工所費不貲。音樂方面也是日本動畫當時少有的奇幻風情音樂,配上冬馬由美等配音陣容,強力構築奇幻世界的企圖心旺盛(雖規模較小,但在精神上可資與電影《魔戒》的製作做比較分析)。

  而後如諸君所見,衍生商品日多,動畫、漫畫、畫冊、遊戲、小說、週邊主題商品、各種影音產品族繁不及備載。這種以配套主題商品強力感染大眾的行銷做法蔚為後來動漫畫界典型(同期橫跨OVA、漫畫、卡通、電影、遊戲、衍生週邊精品的全棲主題商品《機動警察》亦創下良好戰績)。

■《羅德斯島戰記》原作小說與販售動畫影集《羅德斯島戰記》和電視卡通《英雄騎士傳》

  因為文本原典直到近日才由台灣蓋亞出版社翻譯發行,《羅德斯島戰記》在台灣族群中建立印象靠的其實是相關雜誌的報導、大量販售的盜版原聲帶以及在過去幾年閱眾逐漸普及的動畫《羅德斯島戰記》;還有五年前在台放映的系列作電視卡通《英雄騎士傳》。

  動畫《羅德斯島戰記》在當時台灣奇幻視覺媒介不多的情況下,提供給視聽者巨龍的天空和精靈的密林,身穿歐式全甲的騎士挺槍躍馬。全劇共13話,前半部劇情同小說第一卷《灰色的魔女》,後半劇情並未照著小說的線路走,原作發生的事件和人物在動畫中作了不同的裁切搬移,以符合販售影集(OVA)的既定集數,因為要將第一部的主角潘恩貫徹為全劇的主角,後來成為《英雄騎士傳》第一主角的史帕克的許多作為便給移花接木到潘恩身上(如同孫堅斬華雄,演義中卻變成關羽作為),並且整合小說後半部劇情讓故事有個完整的起承轉合。

  所以故事展開時間軸較後的系列作《英雄騎士傳》並不能視為動畫《羅德斯島戰記》的續作。有部分劇情重疊或者同一事件發展並不一致。故事中頗有人望的西莉絲、歐魯索的雙人傭兵組合也以不同眼睛比例再次登場。拍成27話,因為在電視播出,與只有13話的販售影集《羅德斯島戰記》在劇情節奏和密度上不同,氣氛和設定上比較迎合當今年齡層較低的ACG族群。與《羅德斯島戰記》一樣,《英雄騎士傳》最後結局還是與邪惡導師巴古納多之戰,但是英雄由潘恩換成了史派克,被擄去當祭品的女主角由精靈女蒂德莉特換為聖女小妮絲,當然,破壞女神還是破壞女神,反派還是同一票原班人馬。

  概括來說,動畫《羅德斯島戰記》是著重小說前半部劇情,改編後半部。《英雄騎士傳》則由小說第三卷出發,只有演譯之後的劇情,但較忠於小說原著。

  奇幻商品前三年曾在台灣蔚為流行,可引為借鏡的是,《魔戒》由作者托爾金個人趣味化為大螢幕,《羅德斯島》由小眾遊戲書寫而成為主題商品,韓系網路小說成為網路遊戲,掏空國內遊戲產業。相較之下,台灣的故事內容產業,跨產業的企劃力顯然大有斷差。

■小說作者水野良何今安在?

  水野良在1986年辭去工作專心致力於故事產業,1997年12月以《新羅德斯島戰記》回到日本角川的雜誌連載,希望告訴讀者羅德斯島上的老朋友們的下落。以一個持續創作的同好之身繼續替青少年繪出幻想世界的地圖。



註一:

  日系文本中有一分類謂之”角色”小說,意指著重人物趣味的小說,以易懂的文學方法,將閱讀群鎖定在青少年、青年的小說(非純文學)。該文類具有類型元素,也吸收了電玩卡通的趣味。如夢枕貘的《幻獸少年》、在日本被譽為「寫政治讓國中生都懂」的田中芳樹相關作品,大眾作家出身的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和本文的《羅德斯島戰記》。

註二:

  除了羅德斯島戰記是我們經常的已知外,日系奇幻作品如計畫100本的《豹頭王傳說》和機動戰士製作者富野的小說《聖戰士彈百音》等...尚有許多有趣作品等待引介。

 





回《水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