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世界
作者: 朱學恒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什麼是環狀世界(Ringworld)?

  「環狀世界」是個圍繞所屬恆星的人造物。極大量的陽光將藉由此設計轉換成可供環形表面運用的能源。除了拉瑞尼文之外,還有另外三位著名的未來學家和他有同樣的看法。他們認為,任何一個足夠先進的工業文明,都將把所居住的地方建造成包圍恆星的形式,以便收集最大量的能源。因為除了物質和居住空間之外,對於一個亟欲擴張的文明來說,最重要的資源就是能源。

  西元一八九五年,康士坦丁‧茲歐考夫斯基(Constantin Tsiolkovski)在他的著作「天與地之夢」(Dream of Earth and Sky)之中預測大量的太空城市將由小行星改造而成,附加上人造的大氣和水。這些圓頂的住所將會環繞太陽,為了居民的福祉而採集大量的太陽能。

  卡達雪夫(N.S Kardeshev) 則將茲歐考夫斯基的夢想擴張,創造出三種不同科技等級的社會分類:等級壹、等級貳和等級參。等級壹的文明擁有行星工程的能力,可以改造行星的地表,進行「行星地球化」(Terraform) 的工程。等級貳的文明將可以改造整個太陽系。等級參的文明則可以掌控整個銀河系的物質和能源。

  戴森(Freeman J. Dyson)則說,「我們應當可以預期,在進入工業發展階段的幾千年內,任何一種智慧生命都應該居住在完全包圍恆星的人造生物圈中。」因此,被稱為「戴森球體」(Dyson Sphere)的這個構想成為了科幻的里程碑。它是一個空心、包圍恆星的圓殼,可以將每一顆的光子所攜帶的能源都吸收利用。只要運用木星這種星球大小的物質就足以建造數公尺厚,一天文單位半徑的「戴森球體」。

  「戴森球體」的內部擁有地球表面數十億倍以上的居住面積。但是,「戴森球體」的每一吋土地上都必須架設目前尚無法推斷其原理的重力製造裝置,避免所有的東西,包括大氣,都落入恆星灼熱的地獄中。而且,球體的內部沒有夜晚,只有太陽高掛天空的永晝。宇宙的其它部分都完全被遮蔽起來。

  環狀世界解決了製造戴森球體時所遇到的主要困難(當然,除了真正建造的技術和過程之外)。利用同樣資源所建造出來,環繞恆星的環狀人造物將會有數十公尺厚、一百公里寬、十億公里長。環狀世界內部的面積依舊遠超過地球的表面積;而這個環也可以藉著旋轉所造成的離心力來製造出恰當的人工重力來。建造環狀世界同時也解決了每個浪漫主義者最關切的問題。

  而你依舊可以看到星辰。

 





回《拉瑞尼文 (Larry N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