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經》


  說明一、[ ]符號中代表合成字。
  說明二、部份文字採用unicode碼表示,若全文剪貼於純文字檔案將無法顯示。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注一]。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注二],其脂可以已腊[注三]

  注一、郭璞云:「澡洗可以磢體去垢圿。磢,初兩反。」郝懿行云:「磢當為[爽瓦];說文云,磋垢瓦石。」
  
注二、郭璞云:「今大月氐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爾雅云,羊六尺為羬,謂此羊也。」珂案:羬音咸。郭注月氐國大羊即大尾羊,尾可供食,蓋視肉之類也;見海經新釋卷一「狄山」節注七。
  
注三、郭璞云:「治體皴;腊音昔。」郝懿行云:「說文云:『昔,乾肉也,籀文作腊。』此借為皴腊之字。今人以羊脂療皴有驗。」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注一]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虫鳥]渠[注二],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注三]

  注一、郝懿行云:「水經注作灌水。」珂案:王念孫、畢沅并校改作灌。
  
注二、郭璞云:「[虫鳥],音彤弓之彤。」
  
注三、郭璞云:「謂皮皴起也。」珂案:[月暴]音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注一],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注二],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遺][注三],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注四]

  注一、珂案:即西岳華山,在今陝西省華陰縣西南。
  
注二、郭璞云:「仞,八尺也。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漿,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險僻不通。詩含神霧云。」郝懿行云:「明星玉女,華山峰名也。」
  
注三、郝懿行云:「[虫遺]當為遺;劉昭注郡國志及藝文類聚九十六卷并引此經作肥遺。」
  
注四、郭璞云:「湯時此蛇見於陽山下。復有肥遺蛇,疑是同名。」珂案:郭云「復有肥遺蛇」,見北次三經渾夕山、彭毗山。又有肥遺鳥,見此經下文英山。

  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注一],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牜乍]牛[注二],其陰多磬石[注三],其陽多[王雩]琈之玉[注四],鳥多赤鷩[注五],可以禦火,其草有萆荔[注六],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一、郭璞云:「即少華山。」
  
注二、郭璞云:「今華陰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音昨。」
  
注三、郭璞云:「可以為樂石。」
  
注四、珂案:[王雩]琈,音嶼浮,玉名,形態未詳,山經中多記有之,此其一也。
  
注五、郭璞云:「赤鷩,山雞之屬;音鱉。」
  
注六、珂案:萆荔,香草,楚辭離騷作薜荔,音蔽戾。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注一]。其鳥多鴖[注二],其狀如翠[注三]而赤喙,可以禦火[注四]

  注一、郝懿行云:「此即野羊之一種,今夏羊亦有赤鬣者。」
  
注二、郭璞云:「音旻也。」郝懿行云:「鴖當為[昏鳥];御覽引此正作[昏鳥]。說文云:『[昏鳥],鳥也。』廣韻云:『[昏鳥]鳥似翠而赤喙。』」
  
注三、郭璞云:「翠似燕而紺色也。」
  
注四、郭璞云:「畜之辟火災也。」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注一]之山,其木多椶柟,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注二],食之已疥。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注三],以塗牛馬無病[注四]

  注一、珂案:脆,王念孫、畢沅、郝懿行並校作脃。
  
注二、珂案:條草與上文同名異狀。
  
注三、郭璞云:「赭,赤土。」
  
注四、郭璞云:「今人亦以朱塗牛角,云以辟惡。馬或作角。」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注一],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注二],其中多[魚丰]魚[注三],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上竹下媚][注四],其獸多[牜乍]牛、羬羊。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注五],可以殺蟲。

  注一、郭璞云:「杻似棣而細葉,一名土橿,音紐;橿,木中車材,音姜。」
  
注二、郭璞云:「音韶。」
  
注三、郭璞云:「音同蚌蛤之蚌。」
  
注四、郭璞云:「今漢中郡出[上竹下媚]竹,厚裏而長節,根深,筍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上竹下媚]音媚。」
  
注五、郭璞云:「癘,疫病也;或曰惡創。」失名云:「一音賴。」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注一],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注二]。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注三],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注四]。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注五],大如笄[注六]而黑端[注七],名曰豪彘[注八]

  注一、郭璞云:「紫赤色。」
  
注二、郭璞云:「治胕腫也;音符。」
  
注三、郭璞云:「箭,篠也。」珂案:篠,小竹也,見說文。
  
注四、郭璞云:「如[魚帝]魚四腳。」珂案:關於人魚,見海經新釋卷七「陵魚」節注一。
  
注五、珂案:王念孫、郝懿行俱校毛下復有毛字,屬下讀,是也。
  
注六、郭璞云:「笄,簪屬。」
  
注七、珂案:文選長楊賦李善注引此經黑端下有以毛射物四字,疑今本脫去之。
  
注八、珂案:即豪豬,俗稱箭豬。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注一],枳葉而無傷[注二],木蟲居之[注三]。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注四],佩之可以已癘。

  注一、郭璞云:「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云:「郭既音盼,知經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譌。」
  
注二、郭璞云:「枳,刺針(鍼)也,能傷人,故名云。」珂案:廣雅云:「傷,箴也。」此言枳葉有刺,盼木葉似枳葉而無刺,故云無傷也。
  
注三、郭璞云:「在樹之中。」
  
注四、郭璞云:「蘼蕪,香草;易曰:『其臭如蘭。』眉無兩音。」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注一],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注二]。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嚻[注三]。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注四],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注五]

  注一、郭璞云:「棫,白桵也;音域。」
  
注二、郭璞云:「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傳寫謬錯,未可得詳。」珂案:經文嬰垣之玉,江紹原謂當即嬰脰之玉,見下文西次三經「泑山」注二。
  
注三、郭璞云:「亦在畏獸畫中,似獼猴投擲也。」珂案:嚻,郝懿行云,嚻、夒聲相近;畢沅校本作囂,云囂、夒形相近;說文云:「夒,母猴,似人。」囂當即夒之訛變也。參見海經新釋卷九「東海夔牛」節注一。
  
注四、郭璞云:「音肥。」珂案:經文曰橐[上非下巴]上王念孫校增名字。
  
注五、郭璞云:「著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或作災。」

  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無草木。逐[注一]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注一、郭璞云:「或作遂。」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獸多猛豹[注一],鳥多尸鳩[注二]

  注一、郭璞云:「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豹或作虎。」郝懿行云:「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注二、郭璞云:「尸鳩,布穀類也。鳩或作丘。」郝懿行云:「鳩或作丘者,聲近假借字。」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上多穀[注一][注二],下多杻橿,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注三]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

  注一、珂案:穀字吳任臣本作榖,是也,即構,諸本作穀皆誤。
  
注二、郭璞云:「柞,櫟。」
  
注三、郭璞云:「音潛。」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注一],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嚻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注二]水。其上多桃枝鉤端[注三],獸多犀兕熊羆,鳥多白翰[注四]赤鷩。有草焉,其葉如蕙[注五],其本[注六]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注七],食之使人無子。

  注一、郭璞云:「嶓音波。」
  
注二、郭璞云:「或作陽。」
  
注三、郭璞云:「鉤端,桃枝屬。」珂案:桃枝,竹名;爾雅釋草:「桃枝四寸有節。」疏:「凡竹相去四寸有節者,名桃枝竹。」
  
注四、郭璞云:「白翰,白鵫也,亦名鵫雉,又曰白雉。」
  
注五、郭璞云:「蕙,香草,蘭屬也。」
  
注六、郭璞云:「本,根也。」
  
注七、郭璞云:「蓇音骨。」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椶柟,下多菅蕙[注一]。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注二],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注三],名曰櫟[注四],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注五],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注六],可以走馬[注七],食之已癭[注八]

  注一、郭璞云:「菅,茅類也。」
  
注二、郭璞云:「或作谷遺。」
  
注三、郭璞云:「音汲甕之甕。」珂案:說文四云:「翁,頸毛也。」
  
注四、郭璞云:「音沙礫之礫。」
  
注五、郭璞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作葉如葵。」
  
注六、郭璞云:「香草也。」
  
注七、郭璞云:「帶之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
  
注八、郝懿行云:「說文云:『癭,頸瘤也。』淮南墬形訓云:『險阻氣多癭。』」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塗之山[注一],薔[注二]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塗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注三]。有草焉,其狀如稾茇[注四],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注五],馬腳人手[注六]而四角,名曰[犭嬰]如[注七]。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注八]

  注一、郝懿行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作鼻塗。」
  
注二、郭璞云:「音色;或作蕢,又作葍。」
  
注三、郭璞云:「今礜石殺鼠,音豫;蠶食之而肥。」
  
注四、郭璞云:「稾茇,香草。」畢沅云:「即稾本也;本、茇聲之緩急。」珂案:稾本見中次三經青要之山,稾作藁,字同。
  
注五、郝懿行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無白尾二字。」
  
注六、郭璞云:「前兩腳似人手。」
  
注七、珂案:王念孫、郝懿行並校[犭嬰]如當作玃如。
  
注八、郭璞云:「或作癇。」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注一],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上敏下牛][注二]。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母鳥][注三]

  注一、郭璞云:「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云:「郭既音盼,知經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譌。」珂案:上文浮山盼木,郭音與此相同。
  
注二、郭璞云:「音敏。」珂案:周書王會篇云:「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即此。
  
注三、珂案:即鸚鵡。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椶柟,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注一]、玉,其陰多旄牛、麢、麝[注二];其鳥多鸓[注三],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禦火。

  注一、珂案:項絪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黃下無金字。
  
注二、郭璞云:「麢似羊而大角細食,好在山崖間;麝似獐而小,有香。」
  
注三、珂案:經文鸓,王念孫、畢沅、郝懿行並校作[疊鳥];音疊。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注一],是錞[注二]于西海,無草木,多玉。淒[注三]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注四]、黃金,多丹粟。

  注一、郭璞云:「音巍;一音隗嚻之隗。」
  
注二、郭璞云:「錞猶隄埻也;音章閏反。」汪紱云:「錞猶蹲也。」珂案:汪說於義近之,錞蓋蹲字假音也。
  
注三、郭璞云:「或作浽。」
  
注四、郭璞云:「采石,石有采色者;今雌黃、空青、碧綠之屬。」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注一],其祠之禮:太牢[注二]。羭山神也,祠之用燭[注三],齋百日以百犧[注四],瘞用百瑜[注五],湯[注六]其酒百樽,嬰[注七]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注八]用一羊祠之[注九]。燭者百草之未灰[注十],白蓆采等純之[注十一]

  注一、郭璞云:「冢者,神鬼之所舍也。」
  
注二、郭璞云:「牛羊豕為太牢。」
  
注三、郭璞云:「或作煬。」郝懿行云:「說文云:『燭,庭燎火燭也;煬,炙燥也。』」
  
注四、郭璞云:「牲純色者為犧。」珂案:經文齋,汪紱本作齊,是也,古齋字多作齊。
  
注五、郭璞云:「瑜亦美玉名;音臾。」
  
注六、郭璞云:「或作溫。」郝懿行云:「湯讀去聲;今人呼溫酒為湯酒本此。」珂案:湯酒,今作燙酒。
  
注七、郭璞云:「嬰謂陳之以環祭也;或曰嬰即古罌字,謂盂也。」珂案: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十云,嬰係以玉祀神之專稱,其說近是,可供參考。
  
注八、郭璞云:「牷謂牲體全具也。」珂案:牷音全。
  
注九、失名云:「二吳(吳琯、吳任臣)本均作牢,恐非。」珂案:經文用一羊祠之,汪紱本無用字。
  
注十、郝懿行云:「此蓋古人用燭之始,經云『百草未灰』,是知上世為燭,亦用麻蒸葦苣為之。詳見詩疏及周禮疏。」
  
注十一、郭璞云:「純,緣也;五色純之,等差其文綵也。」

  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注一],其上多銅,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注一、郭璞云:「音髠鉗之鉗;或作冷,又作塗。」

  西二百里,曰泰[注一]冒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浴水[注二]出焉,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注三],多白蛇[注四]

  注一、郭璞云:「或作秦。」珂案:初學記卷六及太平御覽卷六二引此經正作秦。
  
注二、珂案:浴水,初學記及御覽並引作洛水,是也。
  
注三、郭璞云:「藻玉,玉有符彩者;或作柬,音練。」珂案:初學記及御覽引此經多作有。
  
注四、郭璞云:「水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數歷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其木多杻橿,其鳥多鸚[母鳥]。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注一]

  注一、郭璞云:「今蜀郡平澤出青珠。尸子曰:『水員折者有珠。』」

  又西北五十里高山[注一],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注二]、雄黃,其木多椶,其草多竹。涇[注三]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一、珂案:宋本、吳寬抄本、吳任臣本、汪紱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經文高山上並有曰字,此脫。
  
注二、郭璞云:「碧亦玉類也。」珂案:說文一云:「碧,石之青美者。」此碧所以稱青碧也。
  
注三、郭璞云:「音經。」

  西南三百里,曰女牀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注一],其獸多虎豹犀兕。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注二],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注三]

  注一、吳任臣云:「本草:『黑石脂一名石墨,一名石涅,南人謂之畫眉石。』楊慎補注曰:『石涅可以染黑色;論語「涅而不淄」,即此物也。又可以書字,謂之石墨。』」
  
注二、郭璞云:「翟似雉而大,長尾。或作[樂鳥];[樂鳥],雕屬也。」珂案:文選東京賦薛綜注引此經翟作鶴,五采作五色。
  
注三、郭璞云:「舊說鸞似雞,瑞鳥也,周成王時西戎獻之。」

  又西二百里,曰龍首之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苕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涇水[注一],其中多美玉。

  注一、珂案:宋本、毛扆校本東南流上有而字。

  又西二百里,曰鹿臺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牜乍]牛、羬羊、白豪[注一]。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鳴自叫也[注二],見則有兵。

  注一、郭璞云:「豪,貆豬也。」珂案:豪即豪彘,已見上文竹山;以其毛白,故稱白豪。
  
注二、郝懿行云:「北堂書鈔一百三十卷引此經面作首,鳴作名,蓋形聲之譌。」

  西南二百里,曰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其陰多檀楮[注一],其中多女牀[注二]。鳥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一、郭璞云:「楮即榖木。」珂案:榖木已見南山經首招搖之山,即構樹。
  
注二、郭璞云:「未詳。」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注一]

  注一、郭璞云:「一作見則有兵起焉,一作見則為兵。」郝懿行云:「北堂書鈔一百十三卷、太平御覽三百二十九卷引此經並作見則有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陽多堊[注一],其陰多碧,其獸多[牜乍]牛、麢羊。

  注一、郭璞云:「堊似土色,甚白;音惡。」郝懿行云:「中山經:『蔥聾之山,多白堊,黑、青、黃堊。』明堊色非一,不獨白者名堊也。」

  又西四百里,曰薰吳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厂一ㄠ]
[注一]陽之山,其木多[稷字禾換為木][注二]、柟、豫章[注三],其獸多犀、兕、虎、[犭勺][注四]、[牜乍]牛。

  注一、郭璞云:「音旨。」珂案:經文[厂一ㄠ],王念孫、畢沅、郝懿行並校作厎。
  
注二、郭璞云:「[稷字禾換為木]似松,有刺,細理;音即。」
  
注三、郭璞云:「豫章,大木,似楸,葉冬夏青,生七年而後可知也。」
  
注四、郭璞云:「[犭勺],音之藥反。」郝懿行云:「玉篇云:『[犭勺],獸,豹文。』音與郭同。」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眾獸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黃金,其獸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
[注一]。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一、吳任臣云:「蘇頌云:『階州山中,雄黃有青黑色而堅者,名曰熏黃。』青雄黃意即此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蕙、棠[注一]

  注一、郭璞云:「彤棠之屬也。蕙或作羔。」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其獸多麋[注一]鹿、[牜乍]牛。

  注一、郭璞云:「麋大如小牛,鹿屬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萊山,其木多檀楮,其鳥多羅羅[注一],是食人。

  注一、郭璞云:「羅羅之鳥,所未詳也。」郝懿行云:「海外北經有青獸,狀如虎,名曰羅羅,此鳥與之同名。」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于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注一],白菅為席。其十輩[注二]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注三];毛采[注四]

  注一、郭璞云:「羊豬為少牢也。」
  
注二、郝懿行云:「輩猶類也。」
  
注三、郭璞云:「鈐,所用祭器名,所未詳也。或作思訓祈不糈,祠不以米。」郝懿行云:「鈐疑祈之聲轉耳,經文祈而不糈,即祠不以米之義;思訓未詳。」
  
注四、郭璞云:「言用雜色雞也。」珂案:此言祠此人面馬身之十輩神,毛物但用一雜色雄雞,而不以米也。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注一]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注二],南望[瑤字去王][注三]之澤,西望帝之搏[注四]獸之丘[注五],東望[虫焉][注六]淵。有木焉,員葉而白柎[注七],赤華而黑理,其實如枳[注八],食之宜子孫。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注九]而善投,名曰舉父[注十]。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注十一],見則天下大水。

  注一、郝懿行云:「博物志及史記封禪書索隱引此經並作崇丘;博物志又作參嵎。」
  
注二、郭璞云:「山名。」
  
注三、郭璞云:「音遙。」
  
注四、郭璞云:「搏或作簿。」
  
注五、珂案:經文丘,邵恩多校本、何焯校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並作山。
  
注六、郭璞云:「音於然反。」
  
注七、珂案:柎,花萼房也,音附。
  
注八、郝懿行云:「說文云:『枳,木,似橘。』考工記云:『橘逾淮而北,為枳。』」
  
注九、吳任臣云:「字有誤。」珂案:經文虎,疑是尾字之誤。
  
注十、郭璞云:「或作夸父。」珂案:郝懿行云:「爾雅云:『豦,迅頭。』郭注云:『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獼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擿人,玃類也。』如郭所說,惟能舉石擿人,故經曰善投,因亦名舉父。舉、豦聲同,故古字通用;與夸聲近,故或作夸父。」則夸父者,猿類之獸也。東山經犲山有獸,「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北次二經梁渠之山有鳥,「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均形似猿猴之怪鳥獸也。而神之多力奮迅者,亦或以夸父名矣。參見海經新釋卷三「夸父與日逐走」節注一。
  
注十一、郭璞云:「比翼鳥也,色青赤,不比不能飛,爾雅作鶼鶼鳥也。」珂案:參見海經新釋卷一「比翼鳥」節注一

  西北三百里,曰長沙之山[注一]。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注二],無草木,多青雄黃。

  注一、郝懿行云:「穆天子傳云:『送天子至于長沙之山。』即此。」
  
注二、郭璞云:「音黝,水色黑也。」珂案:即下文云「東望泑澤」是也。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注一]。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嶽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注二]。爰有嘉果,其實如桃[注三],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注四]

  注一、郭璞云:「此山形有缺不周帀處,因名云。西北不周風自此山出。」珂案:郭注「山形有缺」,乃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觸之所致也;參見海經新釋卷三「共工之臣相柳氏」節注一及卷十一「不周負子山」節注一。
  
注二、郭璞云:「渾渾泡泡,水濆湧之聲也;衮咆二音。」
  
注三、珂案:漢武故事「西王母種桃三千歲一著子」云云,說蓋本此也。
  
注四、郝懿行云:「勞,憂也。太平御覽九百六十四卷引此經作其實如桃李、其華食之不飢,與今本異。」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注一],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注二],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注三],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注四]。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注五],而投之鍾山之陽[注六]。瑾瑜之玉為良[注七],堅粟精密[注八],濁澤有而光[注九]。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注十]之,以禦不祥。自峚山至于鍾山,四百六十里[注十一],其閒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

  注一、郭璞云:「音密。」郝懿行云:「郭注穆天子傳及李善注南都賦、天台山賦引此經俱作密山,蓋峚、密古字通也。」
  
注二、郭璞云:「后稷神所憑,因名云。」珂案:關於后稷,參見海經新釋卷十一「西周國」節注二。
  
注三、郭璞云:「玉膏湧出之貌也。河圖玉版曰:『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亦此類也。沸音拂。」
  
注四、郭璞云:「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
  
注五、郭璞云:「謂玉華也。」
  
注六、郭璞云:「以為玉種。」
  
注七、郭璞云:「言最善也。或作食。覲臾兩音。」珂案:此段通篇多係韻語,作食則於韻不協,疑郭所見別本已譌。
  
注八、郭璞云:「說玉理也。」郝懿行云:「王引之說經文粟當為栗。」珂案:王念孫(引之父)校正作栗。
  
注九、郭璞云:「濁謂潤厚。」珂案:經文澤,邵恩多校宋本、吳慈培臨黃蕘圃校宋本、吳寬抄本均作黑,於義為長。又經文有而,唯吳任臣本同,汪紱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並作而有,應乙正。
  
注十、珂案:服,佩帶也。
  
注十一、郝懿行云:「下又云四百二十里。」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其子曰鼓,其狀如[注一]人面而龍身[注二],是與欽[丕鳥][注三]殺葆江于昆侖之陽[注四],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瑤字王改為山]崖[注五],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注六],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皴字去皮加鳥][注七]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注八],見則其邑大旱。

  注一、珂案:經文如字,王念孫校衍,是也。
  
注二、郭璞云:「此亦神名,名之為鍾山之子耳,其類皆見歸藏啟筮。啟筮曰:『麗山之子,青羽人面馬身。』亦似此狀也。」珂案:經文「鍾山,其子曰鼓」者,謂鍾山山神之子曰鼓也。海外北經云:「鍾山之神,名曰燭陰(燭龍),其為物人面蛇身。」正與鼓之狀合,是知鼓即鍾山山神燭陰(燭龍)之子耳,參見海經新釋卷三「鍾山之神燭陰」節注一。又郭注「其類皆見歸藏啟筮」者,謂諸山水神之子之狀皆見歸藏啟筮也。所舉麗山之子之狀,即其一例。又文選鸚鵡賦注引歸藏啟筮云:「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是生百鳥。」亦其一例。
  
注三、郭璞云:「音邳。」郝懿行云:「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此經作欽駓,莊子大宗師篇作堪坏,云:『堪坏得之,以襲昆侖。』釋文云:『崔作邳。』司馬云:『堪坏神名,人面獸形。』淮南子作欽負。是欽堪、坏負並聲類之字。」
  
注四、郭璞云:「葆或作祖。」珂案:文選思玄賦云:「過鍾山而中休,瞰瑤谿之赤岸,弔祖江之見劉。」李善注引此經作祖江。又陶潛讀山海經詩亦作祖江。
  
注五、珂案:經文[瑤字王改為山]崖,王念孫云:「張衡傳注、御覽妖異三作瑤岸。」郝懿行亦校瑤岸。
  
注六、郭璞云:「晨鵠,鶚屬,猶云晨鳧耳。」
  
注七、郭璞云:「音俊。」
  
注八、郝懿行云:「說文云:『鵠,鴻鵠也。』」珂案:黃帝戮鼓與欽[丕鳥],亦猶黃帝梏貳負與危之類是也;參見海經新釋卷六「危與貳負殺窫窳」節注三。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注一],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注二],狀如鯉魚[注三],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注四]西海,遊于東海[注五],以夜飛。其音如鸞雞[注六],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注七]

  注一、珂案:經文觀水,呂氏春秋本味篇作雚水,高誘注:「雚水在西極。」文選吳都賦及曹植七啟李善注引此經均作濩水。
  
注二、郭璞云:「音遙。」珂案:呂氏春秋本味篇云:「味之美者,雚水之魚,名曰鰩。」吳都賦及曹植七啟注引此經止作鰩魚,無文字。
  
注三、珂案:經文鯉魚,王念孫校衍魚字。
  
注四、珂案:經文常行,呂氏春秋本味篇及初學記卷三十均作常從。
  
注五、珂案:經文遊于東海,文選吳都賦及曹植七啟注引遊上均有而字。
  
注六、郭璞云:「鸞雞,鳥名,未詳也;或作欒。」郝懿行云:「鸞或作欒,古字假借,鸞雞疑即鸞也。初學記三十卷引此經無雞字。」
  
注七、郭璞云:「豐穰收熟也。韓子曰:『穰歲之秋。』」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注一],其上多青雄黃,多藏琅玕、黃金、玉[注二],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注三]。實惟帝之平圃[注四],神英招司之[注五],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注六]于四海,其音如榴[注七]。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注八]。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注九];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注十]。北望諸毗[注十一],槐鬼離侖居之[注十二],鷹鸇[注十三]之所宅也。東望恆山四成[注十四],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注十五]。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注十六]。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注十七],見則其邑有兵。

  注一、郭璞云:「即[僕字去人改虫]螺也。」珂案:經文蠃,音螺;郭注[僕字去人改虫]螺,中次三經青要之山作僕纍。
  
注二、郭璞云:「琅玕,石似珠者;藏猶隱也。郎干二音。」郝懿行云:「藏,古字作臧,臧,善也:此言琅玕黃金玉之最善者。」
  
注三、郝懿行云:「采謂金銀之有符采者。」
  
注四、郭璞云:「即玄圃也。」珂案:玄圃,穆天子傳、淮南子墬形篇作縣圃,玄、縣聲同,古字通用。
  
注五、郭璞云:「司,主也。招音韶。」
  
注六、郭璞云:「徇謂周行也。」
  
注七、郭璞云:「音留,或作籀;此所未詳也。」
  
注八、郭璞云:「皆光氣炎盛相焜燿之貌。」
  
注九、郭璞云:「后稷生而靈知,及其終,化形遯此澤而為之神,亦猶傅說騎箕尾也。」畢沅云:「即稷澤,稷所葬也。」珂案:稷葬所參見海經新釋卷六「后稷之葬」節注一。
  
注十、郭璞云:「榣木,大木也;言其上復生若木。大木之奇靈者為若,見尸子。」
  
注十一、郭璞云:「山名。」珂案:諸毗亦水名,見南次二經浮玉山。
  
注十二、郭璞云:「離侖其神名。」
  
注十三、郭璞云:「鸇亦鴟屬也。」
  
注十四、郭璞云:「成亦重也。」郝懿行云:「文選注長笛賦引此經作桓山四成。」珂案:王念孫校同郝注。
  
注十五、郭璞云:「搏猶脅也;言群鬼各以類聚,處山四脅,有窮其總號耳。搏亦作摶。」
  
注十六、郭璞云:「水留下之貌也。淫音遙也。」郝懿行云:「陶潛讀山海經詩云:『落落清瑤流。』是洛洛本作落落,淫本作瑤,皆假借聲類之字。」
  
注十七、郭璞云:「勃皇未詳。」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注一]惟帝之下都[注二],神陸吾司之[注三]。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注四];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注五]。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蠭[注六],大如鴛鴦,名曰欽原[注七],[上若下虫虫]鳥獸則死,[上若下虫虫]木則枯[注八]。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注九],是司帝之百服[注十]。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注十一],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食之使人不溺[注十二]。有草焉,名曰薲草[注十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注十四]。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注十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注十六]。洋水出焉[注十七],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注十八]。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注十九]。是多怪鳥獸[注二十]

  注一、珂案:經文是實,王念孫校衍是字,實作寔。
  
注二、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珂案:郭注天帝即黃帝,見海經新釋卷六「海內昆侖之虛」節注二。
  
注三、郭璞云:「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郝懿行云:「郭說見莊子大宗師篇;釋文引司馬彪云:『山神不死,至孔子時。』」
  
注四、珂案:此神即海內西經之開明獸也,見海經新釋卷六「海內昆侖之虛」節注二。
  
注五、郭璞云:「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圃之時節也。」
  
注六、珂案:經文蠭,宋本作蜂,即蜂字。
  
注七、郭璞云:「欽或作爰,或作至也。」
  
注八、珂案:[上若下虫虫]音弱,螫也。
  
注九、郝懿行云:「鶉鳥,鳳也;海內西經云,昆侖開明西北皆有鳳皇,此是也。埤雅引師曠禽經曰:『赤鳳謂之鶉。』」
  
注十、郭璞云:「服,器服也;一曰,服,事也。或作藏。」郝懿行云:「或作藏者,百藏,言百物之所聚。」
  
注十一、郭璞云:「棠,梨也。」珂案:經文黃華赤實,宋本、毛扆本作華黃赤實。
  
注十二、郭璞云:「言體浮輕也;沙棠為木,不可得沉。」
  
注十三、郭璞云:「音頻。」
  
注十四、珂案:已勞,謂已憂也。呂氏春秋本味篇云:「菜之美者,昆侖之蘋。」
  
注十五、郭璞云:「山名。」
  
注十六、珂案:大荒南經云:「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是氾天亦山名。
  
注十七、郭璞云:「或作清。」
  
注十八、郭璞云:「醜塗亦山名也;皆在南極。」珂案:大荒南經云:「有山名[歹ㄎ]塗之山,青水窮焉。」即此山此水。見海經新釋卷十「禹攻雲雨」節注一。
  
注十九、郭璞云:「山名也。」
  
注二十、郭璞云:「謂有一獸九首、有一鳥六首之屬也。」珂案:九首開明獸,六首樹鳥,並見海內西經(海經新釋卷六)。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樂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注一],是多白玉。其中多[滑字去水改魚]魚[注二],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注一、珂案:稷澤已見上文峚山。
  
注二、郭璞云:「音滑。」珂案:經文[滑字去水改魚]、注文滑,王念孫、畢沅、郝懿行並校作[魚胃]、渭。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注一],神長乘司之[注二],是天之九德也[注三]。其神狀如人而[犭勺][注四]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無水。

  注一、珂案:此處經文,疑當作西水行四百里,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曰字衍。
  
注二、郝懿行云:「水經注云:『禹西至洮水之上,見長人受黑玉。』疑即此神。」珂案:郝引水經注洮水文,「黑玉」下當有「書」字。
  
注三、郭璞云:「九德之氣所生。」
  
注四、郭璞云:「之藥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注一],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注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注三]。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注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胜[注五]遇,是食魚,其音如錄[注六],見則其國大水。

  注一、郭璞云:「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傳謂之群玉之山。」
  
注二、郭璞云:「蓬頭亂髮;勝,玉勝也。」
  
注三、郭璞云:「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珂案:關于西王母,參見海經新釋卷七「西王母」節注一。
  
注四、郭璞云:「或作羊。」
  
注五、郭璞云:「音姓。」
  
注六、郭璞云:「音錄;義未詳。」吳任臣云:「疑為鹿之借字。」郝懿行云:「經文作錄,郭復音錄,必有誤。」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注一],無草木。洵[注二]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

  注一、郭璞云:「黃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號軒轅丘。」
  
注二、郭璞云:「音詢。」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注一]。是山也,萬物無不有焉。

  注一、郭璞云:「冒,猶覆也。」珂案:經文西流,王念孫、郝懿行並于西下校增南字。又關於積石山,參見海經新釋卷三「禹所積石山」節注一。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注一],其神白帝少昊居之[注二]。其獸皆文尾[注三],其鳥皆文首[注四]。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注五]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注六]

  注一、珂案:經文長留,太平御覽卷三八八引作長流。
  
注二、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帝摯之號也。」珂案:關於少昊,見海經新釋卷九「少昊之國」節注二。
  
注三、郭璞云:「文或作長。」
  
注四、郭璞云:「文或作長。」
  
注五、郭璞云:「音隗。」
  
注六、郭璞云:「日西入則景反東照,主司察之。」郝懿行云:「是神,員神,蓋即少昊也;紅光,蓋即蓐收,見下文泑山。」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注一]。所為甚怪[注二]。有獸焉,其狀如赤豹[注三],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注四]。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注五],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注六]

  注一、郭璞云:「碧亦玉屬。」珂案:經文章莪,太平御覽卷八○九引作章義,多瑤碧上有是字。
  
注二、郭璞云:「多有非常之物。」
  
注三、郝懿行云:「赤豹,廣韻引此經無赤字。」
  
注四、珂案:經文如猙,宋本、吳寬抄本並作曰猙,王念孫、孫星衍、郝懿行校同,是也。
  
注五、珂案:關於畢方,見海經新釋卷一「畢方鳥」節注一。
  
注六、郭璞云:「譌亦妖訛字。」珂案:譌火,即怪火也。

  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注一]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貍[注二]而白首,名曰天狗[注三],其音如榴榴[注四],可以禦凶。

  注一、珂案:經文濁浴,太平御覽卷八○七、卷九一三並引作濁谷。
  
注二、郭璞云:「或作豹。」
  
注二、珂案:大荒西經亦有獸,名曰天犬,與此性態各異,參見海經新釋卷十一「黃姖尸、比翼鳥、天犬」節注六。
  
注四、郭璞云:「或作貓貓。」

  又西二百里,曰符愓之山[注一],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注二]

  注一、郭璞云:「音陽。」郝懿行云:「藝文類聚二卷、太平御覽九卷及十卷並引此經作符陽之山,與今本異。」
  
注二、郝懿行云:「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者皆曰神。』即斯類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注一]。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注二]四角,其豪如披蓑[注三],其名曰[彳敖][彳因],[注四],是食人。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注五],其名曰鴟。

  注一、郭璞云:「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珂案:三青鳥參見海經新釋卷七「西王母」節注三。
  
注二、郝懿行云:「廣韻引此經作白首。」
  
注三、郭璞云:「蓑,辟雨草衣也;音催。」
  
注四、郭璞云:「傲噎二音。」珂案:經文[彳敖][彳因],,王念孫校作獓[犭因]。
  
注五、郭璞云:「[樂鳥]似鵰,黑文赤頸;音洛。」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注一],其音常如鍾磬[注二]。其下多積蛇。

  注一、郭璞云:「耆童,老童,顓頊之子。」
  
注二、郝懿行云:「此亦天授然也,其孫長琴,所以能作樂風,本此。亦見大荒西經。」珂案:關於老童,參見海經新釋卷十一「太子長琴」節注二。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注一]。有神焉[注二],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注三],六足四翼,渾敦[注四]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注五]

  注一、珂案:此與海外東經及大荒東經所記之湯谷蓋異地同名。
  
注二、郝懿行云:「初學記、文選注引此經並作神鳥,今本作焉,字蓋譌。」珂案:汪紱本、畢沅校本作神鳥,惟吳寬抄本、吳任臣本、百子全書本仍作焉。
  
注三、郭璞云:「體色黃而精光赤也。」
  
注四、郝懿行云:「初學記八卷引此經無敦字。」
  
注五、畢沅云:「江讀如鴻,春秋傳云: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渾沌。此云帝江,猶言帝江氏子也。」珂案:經文實為帝江,宋本、毛扆本作實惟帝江,於義為長。畢說江讀如鴻,是也;謂帝江猶言帝江氏子,則曲說也。古神話必以帝鴻即此「渾敦無面目」之怪獸也。帝鴻者何?左傳文公十八年杜預注:「帝鴻,黃帝。」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為渾沌。」正與黃帝在「五方帝」中為中央天帝符,以知此經帝江即帝鴻亦即黃帝也。至于大荒東經又謂「帝俊生帝鴻」者,神話傳說之紛歧,每每如是,無足異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注一],神蓐收居之[注二]。其上多嬰短之玉[注三],其陽多瑾瑜之玉,其陰多青雄黃。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注四],神紅光之所司也[注五]

  注一、郭璞云:「泑,音黝黑之黝。」郝懿行云:「李善注思玄賦引此經作濛山,蓋即淮南子云,日至於蒙谷是也。」
  
注二、郭璞云:「亦金神也,人面、虎爪、白尾(毛),執鉞,見外傳云。」珂案:關於蓐收,見海經新釋卷二「西方蓐收」節注一。
  
注三、郭璞云:「未詳。」珂案:即嬰垣之玉,已見上文羭次之山,郭注云:「垣或作短。」謂此也。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十謂垣、短均當係脰字之誤,嬰脰之玉,即作為頸飾之玉,其說近是,足供參考。
  
注四、郭璞云:「日形員,故其氣象亦然也。」
  
注五、郭璞云:「未聞其狀。」郝懿行云:「紅光蓋即蓐收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注一],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注二],其音如[上大下集]百聲[注三],是可以禦凶,服之已癉[注四]。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鳥][注五],服之使人不厭[注六],又可以禦凶。

  注一、郭璞云:「或作土翠山。」珂案:中次十一經首曰翼望之山,與此同名;或一山之連麓。
  
注二、郭璞云:「讙音歡;或作原。」
  
注三、郭璞云:「言其能作百種物聲也。或曰,[上大下集]百,物名,亦所未詳。」郝懿行云:「奪,說文作[上大下隻],蓋形近誤作[上大下集]也。」珂案:吳寬抄本字正作奪。
  
注四、郭璞云:「黃癉病也;音旦。」
  
注五、郭璞云:「猗餘兩音。」珂案:北山經帶山有鳥,名曰鵸[余鳥],自為牝牡,與此同名。
  
注六、郭璞云:「不厭夢也。」

凡西次三經之首,崇吾之山[注一]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注二],糈用稷米。

  注一、珂案:經文崇吾之山上當脫自字。
  
注二、郭璞云:「玉加采色者也。尸子曰:『吉玉大龜。』」

西次四經之首曰陰山[注一],上多穀[注二],無石,其草多[上艹下戼]蕃[注三]。陰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注一、珂案:上文已有陰山,與此同名。
  
注二、珂案:經文穀,汪紱本、毛扆校本、吳任臣本並作榖,是也。
  
注三、郭璞云:「[上艹下戼],鳧葵也;蕃,青蕃,似莎而大;卯煩兩音。」珂案:[上艹下戼],宋本、吳任臣本、汪紱本、畢沅校本均作茆,[上艹下戼]、茆字同,本當作[上為艹字,中為凸字,去掉凸字下半的一改為戼字下半],說文一云:「[上艹下戼],鳧葵也。」與郭注合。

  北五十里,曰勞山,多茈草[注一]。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注一、吳任臣云:「即紫草。」

  西五十里,曰罷父之山[注一]。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注二]

  注一、珂案:經文罷父,王念孫、吳任臣、畢沅、郝懿行並校作罷谷。
  
注二、郝懿行云:「茈、碧二物也;茈即茈石。」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穀[注一]柞,其下多杻橿,其陽多金玉。區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注一、珂案:經文穀,汪紱本、毛扆校本、吳任臣本並作榖,是也。

  北二百里,曰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陰多鐵,其陽多玉。辱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
[注一],下多榛楛[注二],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注三],其狀如雉,以其髯飛[注四],食之不眴目[注五]。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注一、郭璞云:「硌,磊硌,大石貌也;音洛。」
  
注二、郭璞云:「榛子似栗而小,味美;楛木可以為箭。詩云:『榛楛濟濟。』臻怙兩音。」
  
注三、郭璞云:「或作戶。」
  
注四、郭璞云:「髯,咽下須毛也。」
  
注五、珂案:眴目,即瞬目;音舜。

  又北八十里,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椶,其草多葯、虈、芎藭
[注一]。多[氵今]石[注二]。端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注一、郭璞云:「葯,白芷別名;虈,香草也;芎藭一名江蘺。葯音烏較反。」珂案:芎藭音穹窮,即川芎也。
  
注二、郭璞云:「[氵今]或音金;未詳。」郝懿行云:「說文[氵今]本字作淦,云泥也,藝石質柔軟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翟[注一]。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注一、郭璞云:「或作白翠。」郝懿行云:「雉、翟一物二種,經白翟當為白翠。」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注一],其獸多[牜乍]牛、羬羊,其鳥多鴞[注二]。洛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渭;夾水出于其陰,東流注于生水。

  注一、郭璞云:「櫟即柞。」
  
注二、郭璞云:「鴞似鳩而青色。」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注一]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是多白玉。

  注一、珂案:經文申首,王念孫、吳任臣、郝懿行並校作由首;申蓋由字之譌也。

  又西五十五里,曰涇谷之山[注一],涇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注一、郭璞云:「或無之山二字。」

  又西百二十里,曰剛山,多柒木[注一],多[王雩]琈之玉。剛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注二],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注三]

  注一、汪紱云:「柒即漆字。」
  
注二、郭璞云:「[光鬼]亦魑魅之類也;音恥回反。或作[失鬼]。
  
注三、郭璞云:「欽亦吟字假音。」

  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蠻蠻[注一],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注一、郝懿行云:「蠻蠻之獸,與比翼鳥同名,疑即[犭賓]也。[犭賓]、蠻聲相近。說文云:『猵或作[犭賓],獺屬。』文選羽獵賦注引郭氏三蒼解詁曰:『[犭賓]似狐,青色,居水中,食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注一],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注二],可以禦凶。

  注一、郝懿行云:「太平御覽九三九卷引此經作無遺之魚,疑即蒲夷之魚也,見北次三經碣石之山下;蒲、無聲相近,夷、遺聲同。」
  
注二、郝懿行云:「說文云:『眯,艸入目中也。』」珂案:此固眯之一義,然以此釋此經之眯,則未當也。「艸入目中」,偶然小事,勿用服藥;即令服藥,亦何能「使人不眯」?莊子天運篇云:「彼不得夢,必且數眯焉。」釋文引司馬彪云:「眯,厭也。」厭,俗作魘,即厭夢之義:此經文眯之正解也,與下文「可以禦凶」之義亦合。西次三經翼望之山鵸[余鳥],「服之使人不厭」,郭注云:「不厭夢也。」山經凡言「不眯」,均當作此解。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注一],其名曰駮,是食虎豹[注二],可以禦兵[注三]。有木焉,其狀如棠,而員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木[注四],食之多力。

  注一、珂案:經文音如鼓音,王念孫、畢沅、郝懿行並校無下音字。
  
注二、郭璞云:「爾雅說駮,不道有角及虎爪。駮亦在畏獸畫中。」珂案:爾雅釋獸云:「駮如馬,倨牙,食虎豹。」關於駮,參見海經新釋卷三「北海諸獸」節注二。
  
注三、郭璞云:「養之辟兵刃也。」
  
注四、郭璞云:「音懷。」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注一]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獋狗,是食人[注二]。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注三],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注一、郭璞云:「音圭。」
  
注二、郭璞云:「或云似虎,蝟毛有翼。」珂案:關於窮奇,參見海經新釋卷七「窮奇」節注一。
  
注三、郭璞云:「貝,甲蟲,肉如科斗,但有頭尾耳。」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注一],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魚[注二],其狀如鱣魚[注三],動則其邑有大兵[注四]。濫[注五]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漢水。多[上如下魚]魮之魚[注六],其狀如覆銚[注七],鳥首而魚翼魚尾,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注一、郭璞云:「今在隴西首陽縣西南山,有鳥鼠同穴,鳥名曰[余鳥],鼠名曰鼵。鼵如人家鼠而短尾,[余鳥]似燕而黃色。穿地入數尺,鼠在內,鳥在外而共處。孔氏尚書傳曰,共為雌雄;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也。」
  
注二、郭璞云:「音騷。」
  
注三、郭璞云:「鱣魚,大魚也,口在頷下,體有連甲也。」
  
注四、郭璞云:「或脫無從動則以下語者。」珂案:郭注疑有譌誤。
  
注五、郭璞云:「音檻。」
  
注六、郭璞云:「如玭兩音。」
  
注七、郝懿行云:「說文云:『銚,溫器也。』」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注一],其上多丹木,其葉如穀[注二],其實大如瓜,赤符[注三]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禦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注四]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注五],其中多砥礪[注六]。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注七],名曰孰湖。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注八],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注一、郭璞云:「日沒所入山也,見離騷。奄茲兩音。」珂案:離騷云:「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注二、珂案:經文穀,宋本、汪紱本、吳任臣本作榖,是也。
  
注三、畢沅云:「借為柎也。」
  
注四、郭璞云:「或作若。」
  
注五、郭璞云:「禹大傳曰:『洧盤之水,出崦嵫山。』」珂案:楚辭離騷云:「朝濯髮乎洧盤。」王逸注引禹大傳與郭注同,是郭以洧盤即苕水矣。
  
注六、郭璞云:「磨石也;精為砥,麄為礪也。」
  
注七、郭璞云:「喜抱舉人。」
  
注八、郭璞云:「蜼,獼猴屬也,音贈遺之遺,一音誄,見中山經。尾又作眥。」珂案:蜼見中次九經鬲山。

  凡西次四經自陰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禮,皆用一白雞祈。糈以稻米,白菅為席。
  右西經之山
[注一],凡七十七山,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注一、郝懿行云:「山下脫志字。」珂案:山下本無志字,志字乃後人所妄加,說見海經新釋卷一篇首注一。




回《山海經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