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學恆

哈利波特現象

  從一九九九年開始,一個就讀於英國學校的黑髮小男生哈利波特成為撼動世界的人物,他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同時也讓創造他的羅琳女士成為全英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不只如此,在全球一片低迷的景氣中,光是台灣地區的銷售量,出版商皇冠就交出了每本七十萬冊的佳績,也讓哈利波特成為人人稱羨的暢銷書。但是,哈利波特對於全球所造成的整體影響當然不只於此,而對於羅琳女士來說,如日中天的名氣自然帶來了相當多的困擾;對她來說,成為世界知名人物之後的一舉一動也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
  哈利波特系列成名之後,首先遭遇到的難題就是巫術在一神信仰的國家中所會遭遇到的阻力。哈利波特的情況雖然不像當年的獵殺女巫一樣慘烈,但也在全美各地遭遇了許多的抗議。主要的爭議在於這類描述巫術的書籍是否可以擺放在圖書館中,或是在公立小學中當作朗讀的教材。正反雙方為此爭議不休,一方打著保護孩童的大旗,另一方則力主言論自由之不可侵犯。許多支持哈利波特的人士認為這套書的風行,讓小孩子離開電腦及電視遊樂器,重拾閱讀書本的樂趣,怎可因為一些人的宗教堅持而貿然將其禁止。反對的人士則認為書中有許多描述哈利作弊、說謊的情節,同時又讓孩童對巫術著迷,如果在沒有家長的指導下進行閱讀,可能會導致相當不好的後果。
  今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所辦的「自由閱讀禁書週」活動中,哈利波特和作者羅琳女士就因為收到最多的抗議和下架要求,因此成為年度最受爭議的小說和作者。哈利波特主要收到的抗議理由是惡魔崇拜和反家庭議題。不過,美國圖書館協會舉辦這類活動的目的也是在聲援主張篩選或是言論箝制出版品的意見,讓讀者自行判斷這些作品是否有衛道人士所擔心的影響。
  這類的意見和看法近來也滲入了中文世界。某教派堂口也將國外指責哈利波特崇拜魔鬼、推行異教及魔法的相關文件翻成了中文,在教派內散發,同時也在網路上的宗教版引起了一些爭議。文中聲稱作者自己本為巫師,因此知道書中許多的咒語都是魔鬼的名字,而這類小說的風行其實正是魔鬼的陰謀云云,其內容的真假就留給各位讀者自行去判斷了。幸好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宗教多元,靈媒乩童滿地爬的國度,這類的議題才不會成為人們指責哈利波特的理由。
  不只如此,哈利波特的風行也讓人們重新開始重視童書的重要性;紐約時報四十六年以來都沒有改變的暢銷書排行榜,也在去年開啟了一個新的「孩童文學排行榜」類別。雖然紐約時報表示這是因為孩童文學日漸抬頭的關係,但許多觀察家們認為這多半還是和哈利波特旋風有關。原先比較不受注目的兒童文學也因此擠上了主流媒體,獲得更多的報導和關心。
  或許是意識到哈利波特所引起的爭議和它所帶來的豐厚收入,羅琳女士也決定開始回饋社會。她所新出版的兩本書,內容刻意模仿巫師學校筆記本和教科書模式的《穿越歷史的魁地奇》以及《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其大部分的所得都將捐給英國的「Comic Relief」慈善基金會,成立一項「哈利圖書基金」,用來在全球資助孩童教育、反兒童奴役,甚至是在讓兒童免於飢餓上。或許,有朝一日接受這個計畫資助的兒童會開開心心的閱讀哈利波特吧!
  許多人認為哈利波特是現代成功行銷手法之下一個最成功的案例,但有時不管行銷手法再高明,還是會受到明眼人的批評。羅琳女士在授權拍攝電影時,一併將整個週邊產品的授權委託給華納兄弟公司。可口可樂公司輾轉購得授權,預計在全球利用哈利波特的肖像來進行規模龐大的行銷活動。但是,根據BBC的報導,這樣的行銷活動卻引起了一群人的抗議,他們並成立了「救救哈利」的網站:www.saveharry.com。根據網站上的說明指出,可口可樂為了獲得此次電影的行銷權利,付給華納兄弟一億五千萬美金,而羅琳女士至少可以獲得其中的一千五百萬美金。不過,爭議也由此出現了,反對者們認為羅琳讓可口可樂利用筆下主角的形象來誘騙兒童購買高熱量、缺乏養分的飲料,是種缺乏道德責任的作法;因此他們在網站上置放聯名信,希望能夠勸服羅琳收回這項合作可能性。可口可樂方面則會在美國為此合作計畫捐贈一千八百萬美金給「以讀為本」基金會鼓勵孩童閱讀;另外,他們也表示將在全世界各地推動類似的計畫。除此之外,他們也認為公司的這項合作是希望提高人物的閱讀價值與魅力﹐並非為了提高產品對兒童的銷售量。商業行銷手法雖然不是萬惡,卻也有其致命的吸引力。在可預見的將來,
  伴隨著電影的上映、繁體中文版第四集以及第五集將要出版的消息,這樣的爭議勢必會越來越多,就有待讀者們的評斷了。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