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學恆

馬克吐溫與麥克‧克萊頓「時間線」

  時間旅行,這個題材一直是科幻小說王冠上的珠寶之一。大師寫,三流小說家也寫,差別只是在於其中劇情和邏輯運用的巧妙不同而已。一般人或許都會以為時間旅行的起源是科幻先驅H.G. Wells寫於1895年的「時間機器」一書(同名電影也才在台灣上映),但實際上1889年時馬克吐溫就已經寫出了「亞瑟王宮廷中的美國人」(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反而這名以戲謔幽默著稱的大師才是時間旅行一派的開山始祖。
  馬克吐溫在「亞」一書中描述一個十九世紀的美國佬因為和人打架昏倒,而誤入了六世紀的亞瑟王宮廷。馬克吐溫的這本書讓時光旅行的題材大為風行(甚至到去年都還有馬丁勞倫斯所主演的黑人版「黑騎士」這類拙劣模仿品),但由於馬克吐溫的真正目的並不是在呈現六世紀時真實的狀況,因此有不少英國佬挺身為了亞瑟王辯護,大肆抨擊小說中的歷史考證。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實,但讀者隱隱可以感覺到麥克‧克萊頓的「時間線」是本考據更加翔實,向大師致敬的「亞瑟王宮廷中的美國人」現代版。
  克萊頓的書中大多數有幾個固定的元素,隱而不為人知的先進技術、因為不可預料因素而導致的危機、拯救一切危機的學者或專家。這次的「時間線」也不例外。一個擁有龐大資金和量子力學技術的私人組織想要利用這個技術建造主題樂園,中間卻因為一場意外而讓一名歷史學教授被困在中古時代,而他的學生則必須出馬去拯救他‧‧‧
  與過去的作品不同的是,克萊頓這次下筆所寫出來的已經不是「高科技驚悚」這個由他所開創的小說類別;而只是單純的科幻小說。其中的關鍵在於書中時間旅行所引用的主要技術牽扯到了「多重宇宙平衡」的概念,而這個假設並沒有經過任何理論甚或實驗的證明,單純只是克萊頓為了方便時間旅行所做的假設而已。也因此,書中的科普課程和科學史也比以往少了很多。雖然風格有所不同,但克萊頓畢竟還是經驗老道的寫手,書中的情節描述、節奏安排,完全可以讓影像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讀者幾乎可以預估不久之後這本書就會改編成電影上映。「時間線」的情節固然緊張刺激,但是過於淺薄的劇情安排,卻再也無法像「桃色機密」、「侏羅紀公園」、「旭日東升」一樣讓人深思科技與人文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裡,筆者必須要譴責一下出版此書中文版的皇冠文化。克萊頓在書中唯一真正傳達的新概念,就是當代考古學對於中古世紀的新瞭解已經推翻了過往「落後」、「野蠻」的看法。也因此,克萊頓在書後用了兩頁的篇幅去說明,四頁列出所有的參考書目,但在中文版中卻被全部刪除。筆者自己認為這短短的幾千字的內容是絕對必要的;它讓讀者可以跟著作者的腳步去實際走一趟創作的幕後花絮和思緒。筆者就是透過書後的參考書目才進一步的購買了加來道雄的「穿梭超時空」一書(事實上,本書的書名「時間線」就正是「穿越超時空」一書中第十一章「建造時光機器」中的理論說明「世界線」一名的改寫),也才獲得了對量子理論和空間學說進一步的認識,中文版的讀者卻被剝奪了這個機會,不禁讓人大呼可惜。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