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學恆
原載於2004年蘋果日報

雞排萬歲!

  身為一個雞排的愛好者,我要在此為雞排一族說幾句話。從幾年前開始,國宴的菜單開始走本土化路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客家、閩南菜進入菜單,往往還會吸引許多人為此嘖嘖稱奇;但是,最有資格入選的雞排卻每每與此盛會擦肩而過,委實讓人感到扼腕。我在此當然無意質疑國宴主廚的選擇,但我必須為此說幾句話。

  我曾經在網路上寫過一篇研究雞排的文章,目的是在探究雞排的真正起源。根據我幼時的薄弱記憶,在民國七十年之前,似乎是沒有所謂的炸雞排這種東西,那時相關記載中所謂的雞排多半都是歐美菜單中的煎雞排。而當時用炸的扁狀肉食應該還是只有拿來放在便當裡面的豬排。從各個資料庫中交叉比對的結果,鹽酥雞似乎是袋裝現炸零食中比較早出現的。但是,是誰想到把雞胸肉打扁,裝在袋子裡面讓大家帶著吃這麼方便的破天荒創新?真相似乎在歷史中消失了。

  不過,雞排在學術界的重要性似乎一直被小看。在國家圖書館的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中,使用「雞排」為關鍵字查詢之後,會發現有六篇相關的論文。不過,六篇的內容都是和「雞排」泄物有關,顯然學術界對於拉出來的東西比吃進去的東西要重視多了!

  但是,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雞排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性。佔了台灣人口一大部分的學生們打賭時都會用雞排來作為籌碼,在建中還有學生為了搶不到學校賣的雞排而感時傷懷,把無間道的歌詞改編為雞排版,抒發自己對於雞排的熱愛。1997年時,逢甲大學也發生過可歌可泣的雞排學運;當時由於文華路的雞排攤販聯合漲價到35元,剝奪了學生們吃到便宜雞排的機會,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當時的逢甲學生會發動了大規模的抵制雞排漲價運動,也為人類生而俱有的雞排權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頁。大腸肉羹大學不久前也有一位同學在眾人面前秀出雞排而受到媒體矚目,據說校長震怒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替雞排宣傳,顯然違反大腸肉羹大學的校訓;一時之間造成支持雞排的社會輿論譁然,這不也證明了社會對雞排的支持嗎?

  雞排還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救星。如果您夠注意時勢,就應該會發現各行各業的上班族都把賣雞排當作是人生的重要規劃之一。寫程式的會覺得不如去賣雞排、電子工程師覺得要趕快退休去賣雞排、甚至銀行行員也覺得賣雞排比較賺。總之,不管你生活遭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你隨時都可以弄台攤車,找個地方賣起雞排,奉養你的高堂老母和妻小,路過的人也會共襄盛舉,買你一塊雞排資助你!

  而且,雞排還有一個地方遠遠勝過美國的熱狗、英國的魚與薯條、勝過印度咖哩的地方是:當你心情不好、公司倒閉、股票大跌、老公外遇時,你永遠都可以大喊雞排!更營養大雞排!更營養老雞排!來抒發你的怨氣,雞排雞排,豈不偉哉!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