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震撼下的明日世界

  

出版社:照明出版社
作者:彭樹楷
出版日期:民國68年十一月
封面設計:Jack Olson


    從開始學習氣象及稍後的專攻電子,到敎授航空氣象學、應用電學、應用光學,以及自然科學槪論等,不知不覺,一晃便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來,眼看到自然科學由不受注意變得較受重視,心頭上便湧起陣陣快慰。但是,仍感遺憾的事,莫過於一般在校靑少年,每爲升學壓力而無暇就自然科學作廣泛的閱讀;升到大專後,又因爲忙於出國及就業和郊遊,以至不少人對於科學知識依然所知有限。半世紀前,國父便以「科學救國」號召國人,時至今日,科學還沒有在國內生根,這是否與國民的缺乏科學知識,從而不重視科學的投資有關呢?

    我的看法是肯定的。因此,爲求科學知識的普及,我不自量力爲任課學校編寫敎材和補充資料,滿腔熱忱爲學生而義務加課,分別爲國內外中文刊物撰寫科學專稿,並整理出近二十本專集出版,希望竭盡棉力,爲國家科學園地播下一點種子。這本「近代自然科學」,就是在這情形下出版的。

    這本「近代自然科學」,是選擇自然科學具有代表性而爲今日所重視的幾個項目,就今日已有的科學成就,眺望未來科學發展趨勢,用以幫助認識我們此刻所處的科學時代,進而窺視未來科學新面貌,和在科學新面貌下的人類社會,然後據以確定我們今日努力的方向。因為,在這個世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學不斷衝擊下的時代,我們今日的努力,為的應該是經確定了目標的明天。

    明天,你要擔任那一種角色呢?

    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是你今日就必須決定的問題。

    你必須衡量自己的性向及才能,並考慮今日時代的特色和未來時代的需求,然後才爲自己作決定,再讓你自己的決定,引導你在時代舞台上擔任稱心愉快的角色。

    不容否定及不能迴避的,這是一個名實相符的科學時代,未來亦然!科學便是今日和未來時代的特色,從而你就不能避免地要具備你那角色有關的科學知識。

    譬如說,你是女孩,而且已經決定作一個你認為與科學無關的家庭主婦、妻子、母親,並決定把這身兼三職的角色作好!那麼,現代的電化家庭,就促使你要懂得用電常識;此外,如果你不懂食物營養、孕婦衞生、幼嬰保健,你就不能作好你那角色。

    譬如說,你是男孩,而且決定選擇你認為和科學沒有十分密切關係的職業。可是,事實將提供證明,在13780多種職業中,任何一種都受著科學的直接或間接,明顯或不太明顯的影響。

    再說,我們的生理,同都是物質的物理性組合和化學性變化的自然環境的產物,依賴空氣和水及食物維生;而我們地球由於是太空許多星球之一,便受着有關星球的影響,太陽活動便是直接決定地球的命運。因此,認識自己,了解世界,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前途有著明智的抉擇,也才能在你所決定擔任的角色中稱心愉快

    這本選集,只是一個「楔子」,希望能激發我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認識周圍的世界。

    出版這本書時,得到很多畢業的及在校的同學們的很大鼓勵,得到出版和印刷公司的大力支持,還有林麗英、陸秋英、曾淸嫣等同學的自動校對,使能在短短時間內便能問世。

    也正因倉促出書,便難免失之於簡略,許多重要的科學新知識,只有等以後增訂修編時再予補充了。



    封面圖:利用太陽能的太空發電廠(Large-Scale Orbital Infrastructure for Solar-Powered Satellite Construction Concept, 1977),爲畫家 Jack Olson 所繪建於比球上空三萬六千公里軌道中的太空發電廠。這所發電廠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受到日光照射。波音(Boeing)公司的工程師估計,四十五所這種電廠的發電能力,等於全美國目前的總發電能力。

目錄

    01.技術震懾下的明日世界
    02.未來的電子和光學技藝
    03.90年代的雷射技術
    04.明日戰爭新武器
    05.地球資源技術衞星
    06.地震預報的展望
    07.生命科學與衰老控制
    08.蛋白質的硏究與生命之謎的揭發
    09.大旅行中看木星
    10.驚人的太陽風暴
    11.太空技術衝撃下的明日世界
    12.人類將在其他行星上棲息
    13.去太空•新時代的領航員
    14.太空科技的挑戰與反應
    15.石油危機與能源科技
    16.新能源的開發
    17.噪音的危害
    18.聲波的用途與聲學的硏究
    19.光學奇談
    20.核子放射汚染及防護
    21.核能的應用與環境的悪化
    22.環境與生物
    23.大地汚染
    24.地球的危機
    25.腦科學與新世界
    26.逐漸實現的荒誕想法
    27.龍的眞相
    28.日趨嚴重的世界人口問題
    29.人及其環境的探究與改善之道


 


Internet Archive 全文下載


 

回《照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