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器

  

出版社:照明出版社
原題:The Time Machine, 1895
作者:H. G. Wells
譯者:傅鶴齡
出版日期:民國69年二月
封面設計:David Plourde


    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幻作品!

    在廿一世紀的第一年,「發現號」以每小時十萬哩速度航向太陽系外緣,去尋找月球上克拉維斯隕坑所發現的巨大石板的起源,它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數百萬年前智慧的外星生物埋下的……

譯者序

    人們每天都在經歷時間,消耗時間,時間又是什麼?究竟有沒有人眞正了解它?在敎室裏的學生總希望時間過的快些好早點下課,汲汲營營的商人可能爲幾分鐘時間的誤差使原本可到手的鈔票拱手讓給了別人,熱戀中的男女午夜情挑恨不得時間「停止」,老年的人希望時間可以倒退,好讓他們重享人生快樂,中年人又想時間能過的慢些,好讓他們多有所作為,少年人則盼望時間過的快些,以便趕快長大實現諸多夢想。因此,最好有人「發明」一種機器來囘於時間之中,就像汽車行駛於空間裡,來囘自如。

    本書中的「時光機器」就是這麼樣的東西,在時流中行之無阻。與其說是迎合要求,倒不如說是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的東西,總算可找到一種寄託讓彼此間有一種慾望的滿足,寫這本小說的人就是這種企圖,而我這譯小說的人,至少也好此道,用近了兩年的時間把這本膾炙人口的歐美暢銷書引入國內給讀者。

    「時光機器」是威爾斯的成名及暢銷作品,它是我所譯的第六本科幻讀物,也是繼「外太空一九九九年」之後所譯的第二本科幻小說。威氏本人的文學造詣極高,本書寫作筆法獨創一格,除了科幻內涵之外,還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古典味道。本書原著是家父在民國六十六年赴美後帶囘的,據聞該書已銷了十餘版,替班達姆公司著實地賺了 一筆不算少的錢。

    本書雖是奇想故事,讀來却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人物不多,故事却很緊湊一氣呵成,使讀者開卷則欲罷不能。

    科幻,是超越時間甚至工程科技的一種藝術。從科學家的眼光看來,在當時無法突破的科技瓶頸,這些科幻文學作者就藉着紙與筆及豐富的想像力,使這些無法達成的幻想藉另一個方式表達出來,而另有些是文學家或非從事科技者以自身的想像力與觀點對未來作大膽的預測與構想。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些不是科學本行的作者居然預測到了許多未來的東西,「時光機器」的作者威爾斯就是這麼一個人。

    科技與科幻相距甚遠,彼此之間也往往因相互的立場不同而對立,因爲,前者對每一個人來講是活生生能表現出來的東西,而後者却不能在科技所表現的時候用相對而又相同的方法表現出來,因此科幻無法配合實際。但是一個從事科技的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科幻的豐富想像力與充沛的衝激力,有了前者可以盡其所能的發明與發現新的事物,兼有後者則必能克服科技工作者的大敵──失敗。

    從小我就一直被四周的奇妙世界所包圍,記得在唸初中時就曾瘋狂似地到牿嶺街搜尋那些「子不語」的小說,雖不能說已入迷但也所差不遠;及長,所學的工程科技使自己一直在爲解決實際問題而打轉,因此,年幼時那種科幻的狂熱已然在相互印證下慢慢減少,但另外却也吸收了不少可行的科幻思路豐富了自己的想像力。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這本小說所潛伏的內在問題却足以讓人類作無盡的探討。

    在此要謝謝二位我的摯友。一位是黃龍崗與我同在附中唸高中,爾後從台大機械到美國紐約水牛城拿到碩士的好友,另一位是李錦芬,一個英文造詣極佳的女孩,沒有這二位的合作,Time Machine 至今也還只是被歐美人士所欣賞的西方讀物。

    夜幕低垂,時光客已坐在那太師椅上,奇妙的旅程就此展開……

    傅鶴齡

    謹序於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十四日深夜

封面

    封面圖取自John Jakes的《On Wheels》(Hachette Book Group, 1978 Edition)封面。

目錄

    譯序
    介紹本書作者 H. G. 威爾斯
    科幻的囘顧與前瞻
    第一章──時光機器的出現
    第二章──失約的晚宴
    第三章──時流旅遊
    第四章──未來之旅
    第五章──失去的機器
    第六章──小維娜找到了機器
    第七章──地下居民
    第八章──時光廢墟
    第九章──維娜之死
    第十章──時光機器失而復得
    第十一章──神遊千億載
    第十二章──黃鶴杳去不復冋
    後記
    附錄一:相對論與時光隧道
    附錄二:時空變換與物體轉移


 


Internet Archive 全文下載


 

回《照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