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編輯一系列科幻小說選集的構想,在心中已孕育多年。我一直相信,科幻小說由於內容豐富多變,形式極富彈性,是値得提倡的小說類型,可以彌補我國小說創作裏寫實作品一枝獨秀的偏差。這幾年的多次科幻小說座談會,也使我深深感覺到,有關科幻小說的定義,雖仍是爭執不休的問題,但空談定義並不能確定我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方向。最好的辦法,還是一方面介紹國外的優秀科幻小說作品,一方面鼓勵創作並發掘新人,在實際創作的過程裏,逐漸推展出中國科幻小說的獨特風貌。為了這個緣故,有必要編輯一系列科幻小說選集,爲建立中國科幻小說的傳統做長久而持續的努力。
一九八二年,在洪範書店及許多友人支持下,知識系統出版公司成立了。這個出版公司,祇出版科學叢書及科幻叢書;但不論是科學書籍或科幻作品,都強調用自己的話來討論分析問題。我認為祇有這樣,科學的、理性的、認知的態度,才能生根茁壯。
在科幻文學叢書方面,我們首先編了這兩本選集,對臺灣科幻小說過去廿年的創作,做歷史的回顧與總結。然後我們準備每年編年度科幻小說選,精選當年國人作品。另外也準備編輯世界科幻小說選,介紹各國當代名家作品。
「當代科幻小說選」,在編輯委員仔細挑選歷年作品後,並收入廿家作品,每家各選代表作一篇。第一卷收倪匡、張曉風、黃海、張系國、後人、章杰、呂應鐘、吳望堯、葉言都、李敬十家。第二卷收李昂、張大春、馬景賢、苦苓、哲正、軒轅孫、鄭文豪、誠然谷、袁瓊瓊、黃凡十家,並在附錄裏收入一九八二年科幻小說座談會對科幻小說定義的討論。每篇作品後,附有評註,以幫助讀者瞭解。
「當代科幻小說選」編輯工作結束時,中國時報首屆科幻小說獎的評審工作,也恰巧吿一段落。這個科幻小說獎,在國內還是初次舉辦,但成果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許多篇作品,都値得收入年度科幻小說選。更値得高興的事,新人作品想像力的豐富和題材的多變,都證明我國科幻小說發展潛力無窮。有的朋友曾擔心每年發表的科幻小說質與量都成問題,年度科幻小說選可能會編不出來。首屆科幻小說獎的豐碩成果,證明了如果有創作園地供新人不斷發表作品,就有可能在幾年內出現非常好的科幻小說。
「當代科幻小說選」這兩本選集,因此祇是一個開端。我對中國科幻小說的未來,十分樂觀。我也相信,在年輕作者逐漸摸索出創作方向,建立各自的風格之後,有關科幻小說定義的辯論,將不成其問題。中國風味的科幻小說究竟是何面貌?我們且拭目以待。
張系國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