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有理──代序
「任何新生事物,任何値得做的事情,總是不被人們所認識。人們沒有這樣的遠見。」──畢加索
從古到今,愛幻想的人都受到社會的訥笑和排斥。幻想者有許多不同的名字:有時他是科學家、有時他是藝術家、有時他是政治或宗敎改革的先驅、有時他是遁世的哲學家。不論他的身分如何,人們總是對他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採取激烈的行動來鎮壓他、消滅他。
爲什麼幻想只會引起這麼大的敵意?因爲愛幻想的人企圖創造出新事物,也許是科學上的新理論(例如伽利略的地動說)、也許是藝術創作的新途徑(例如畢加索的立體派畫法)、也許是宗敎學說(例如馬丁路德的宗敎改革主張)、也許是政治理論(例如盧梭的民約論)……任何新的事物出現,對於現有的信仰和秩序,都是一種打擊。傾向維持現有的信仰和秩序的人們,自然會感覺不舒服,希望消滅掉新生的事物,更進一步就是消滅掉愛幻想的人。
每個社會都會使用各種各樣的迫害手段阻止人們去幻想。如果這些迫害手段成功,社會就不可能進步,也不可能有活潑的藝術和生動的文學。正如蘇聯作家贊雅丁(Zamyatin)所說:「眞正的文學,不是忠實而辛勤工作的官吏所寫出來的,而是瘋子、隱士、異端分子、幻想家、叛徒、懷疑者的產品。」贊雅丁指的也許是政治對文學的影響,但是同樣的話,也可以形容不少科學家和藝術家的遭遇。多少科學家在提出突破性的理論時,曾受到其他科厚家的排擠和壓制?多少藝術家受盡學院派人士冷眼,終生潦倒,要到死後才能獲得肯定?
「我們的未來不是夢」,也許是句可笑的陳腔濫調,但是如果肯定未來不是夢,就必須同時肯定下一代有做夢的權利和幻想的權利。沒有幻想家、瘋子、做白日夢的傻瓜,就不會有思想上和藝術上重大的突破!
所以……
當你的朋友、學生或孩子又在做白日夢時,先不要大喝一聲,驚破他的幻想吧。也許,他的幻想,會帶來未來璀璨的美景?要鼓勵他,讓他更進一步將幻想變成畫、變成小說、變成詩、變成電影、變成科學論文、變成他發明的機器、變成……只有鼓勵不斷的幻想和創造,夢想才能變成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