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學恆
原載:聯合報

關鍵報告

  《關鍵報告》?這不是一部科幻片嗎?甚至,再有研究一點的人還會理直氣壯,引經據典的說原著的作者菲力普‧K‧迪克是相當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跟奇幻有什麼鬼關係?別急別急,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其實,奇幻跟科幻這兩種看來毫無關係的文類,一直有著糾纏不清的關係。且容我引述早年我國唯一的科幻雜誌《幻象》第五期中的一篇短文,這篇短文是由菲力普‧迪克所寫,主要的目的是闡述何謂「好」科幻。他寫到了:「……如何區分科幻和奇幻小說,這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奇幻小說所講的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而科幻所講的東西在適當的條件及前提之下,是有可能發生的。」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讀者本身究竟是否認為這事件可能發生。
  以一個讀者的立場來說,我剛好徹底不認為預知能力是可能發生的。原因很簡單,預知能力很明顯的是種極為有用的遺傳性狀(假設它是),撇開那些有諸多警世意味,硬是把預知能力說得跟原罪一樣的傳說故事不管,獲得這種能力的人要不飛黃騰達實在很難。而在那樣的環境下,飛黃騰達的人不來個三妻四妾實在說不過去,而這種遺傳基因自然也比一般人有更多流傳下來的機會……但是,大家也都看得出來,其實並沒有這麼多先知出現在現代!所以,要說服我這一點實在有點難。
  因此,以作者本身的概念來說,《關鍵報告》其實本身也擁有奇幻小說的候選資格。這次,我們就來談談這本小說吧!看過電影的觀眾相信都對劇中的預測犯罪理論印象深刻,但仔細一思考卻又發現漏洞百出:安德森為什麼是預謀殺人?如果預測很準,為什麼不以輔導取代,而要整個系統廢除?
  其實,原作遠遠比這個合理多了,電影中被史匹柏所帶入的是自由意志的探討,但卻又著墨不深。但小說中的關鍵則是:對於有辦法接觸到犯罪預知報告的人來說,「每一份報告都是關鍵報告」!何解?因為這份報告讓閱讀到的人有機會選擇是否改變未來,第一份報告是沒有看過報告的未來,第二份報告是看過第一份報告而改變的未來,第三份報告則是看過第二份報告而改變的未來。所以,不只每一份都是關鍵報告,而且只要接觸得到犯罪預知報告的人都會擁有所謂的關鍵報告。這樣的情節安排合理的解釋了預知能力的破壞性,更遠比電影中自動構成迴圈,不知從何開始的自我實現預言要有說服力多了。所以,請去看看原著小說吧!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