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學恆

科奇幻的領域

  科奇幻的這個名詞是在一九五零年代所創造出來的,始作俑者認為科幻是屬於奇幻大範圍的一部份,因此利用這個名詞來界定在科幻和奇幻之間難以分類的一些作品。不過,經過五十年的演變,這個分類方式開始轉向,已經漸漸變成作品中結合科技與奇幻要素的創作了。不管作者是有意用科學解釋奇幻現象,還是用奇幻含括科學理論,都是屬於這個非常特別的文類中。
  我個人很喜歡這樣類型的作品,因為,當我還是單純的讀者時,就和很多的讀者一樣,心目中會有幾個夢想:我想要看看魔法和科學抗衡的精彩過程和表現,看看人類己身能力的最大化(科技)和自然能力的最大化(魔法)對抗究竟會有什麼結果。每每看到這樣的作品都讓我大呼過癮,因為不同作者的切入角度會帶來更多的衝擊,但往往也跟作者的私心有關。日本的讀者們就曾經幫菊地秀行的作品中整理出一個強度排序來:科技〈怪獸〈魔法〈古代超科技〈妖獸〈妖人〈吸血鬼獵人D。很顯然菊地秀行是偏愛超自然力量的,所以才會讓高科技的武器處處吃鱉。
  不過,也不見得作者們都是抱持著這樣的看法,有些作者反而抱持著科學和魔法是相輔相成的概念。像是「死亡之門」系列中,兩名作者崔西‧西克曼和瑪格麗特‧魏絲就試圖利用量子力學的方式來解釋魔法。在他們的設定中,整個世界的狀態是由許多波形所組成的,魔法的原理就是透過「某種作法」,可能是聲音、手勢或是某些物質;來讓這些波形往施術者所希望的「可能性」發展。簡單的說,量子物理就是一門機率的科學,量子運動是不可預測的。雖然我目前人在電腦前面,但構成我全身的基本粒子依然有可能在下一個瞬間馬上就全部傳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只不過,發生這種事情的機率小到即使經歷整個宇宙誕生的一百八十億年也不會發生。但是,如果可以透過某種方式來加速這樣的演變,這豈不就是所謂的傳送術嗎?
  在死亡之門中對魔法的假設就是如此:魔法師面對敵人的攻擊,在目前的這個時空中手邊沒有任何的防護;但有極小的可能這名魔法師身前存在了一個堅硬的金屬護盾,可以擋住敵人的攻擊。而這名魔法師如果施展了一個魔法,把現實世界往這個極微小的可能性偏轉,下一個瞬間他就會變成穿著厚重盔甲,毫不擔心敵人攻擊的狠角色了。
  除了這些例子之外,其它的科奇幻作品也有許多大作。沈迷於遊樂器的永野護大神所創造的五星物語就是一例。(不知道台灣啥時才會出第十集的中文版)撇開漫畫中的魔導士、巨龍等一看就知道是奇幻的部分不論,光看故事中設定電氣騎士(MH)所謂的「無限光子力引擎」就知道,作者根本無意用太多的科學理論將故事合理化,相對的,這些故事背景都不過是騎士和法蒂瑪,天照大神和拉克西絲的舞台罷了。也因此,沒有讀者會在閱讀「五星物語」時抱怨其科技設定的不合理,因為大家所欣賞的並不是這層次的設定。在這邊特別提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據說五星物語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正史中不停的穿插各種小故事、前後倒敘外傳的安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年永野護看了「星際大戰」之後深受撼動;他這才發現經典三部曲只是一個既非開始,亦非結束的故事,但卻同樣可以是獨立、完整且精彩的故事,所以才激發了他以這樣的模式創造五星物語的靈感。
  當然,「星際大戰」既然扮演這樣承先啟後的角色,自然也是科奇幻中重要的一環。在故事中帝國和新共和的抗爭、壯烈的艦隊決戰,到頭來人們都不過是在原力的操弄之下於舞台上演出既定的劇本。帝國的興起與殞落、共和的瓦解與復興,不過都是為了達成原力平衡的必經之路。這就是為什麼經典三部曲的決勝關鍵不在宇宙中,卻是在維德改邪歸正,對皇帝拔劍相向的那一刻。
  在科奇幻的作品中,科技和奇幻可以是互相對抗的,也可以是互相彌補的;但我想,其中真正具有吸引力的還是開創前所未見局面的想像力吧!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