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歷險記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原題:A Fall of Moondust
作者:Arthur C. Clarke
譯者:郭功雋
出版日期:民國57年十月

簡介作者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以一九一七年出生於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英國皇家空軍,任技術學校雷達敎官。曾與美國科學人士共同硏究如何使飛機在惡劣天氣中盲目着陸的方法,終於發展成功地面管制進場程序,能導引飛機在濃霧中安然落地。此一成就對於飛行安全建功甚偉。戰後克拉克氏復員還鄕,入倫敦大學王家學院攻讀,獲科學士學位。

    自一九五一年起,克拉克開始其寫作生涯。迄今已有作品四十餘種問世。克拉克憑仗充沛的科學素養,豐富的想像力,特別着力於太空科學小說的創作。其時,火箭發展尙局限於硏究高空氣層分析階段。可是在他生花妙筆的描敍下,書中人已能逐漸飛越太空,抵達太陽系各行星進行探險。最先是登陸月球,並在其間建立多處工作基地,發展交通系統,開闢各地的觀光勝跡。「月球歷險記」所述就是當一艘觀光月球名勝月塵海的「沙琳娜號」失事沉入海中以後,如何運用機智與技術搶救旅客出險的故事。

    克拉克的太空故事由月球逐步開拓新罐界,他向金星、火星等行星不斷延伸,繼續發表「地球光」(Earthlight);「火星初旅」,「末代人類」,「未來遠景」等小說。他的科學小說甚為英美讀者所鍾愛。並譯成許多種語文。其作品銷售總額,數量己超出二百萬本,可以想象他是享受着很優渥的版稅收益的。克拉克有一次暗示地答覆一位關心他收入的記者說:「我不想吿訴你,我的確實收入。但是我相信我忝爲全世界待遇最優厚的科學作家之一。」

    據悉目前克拉克正與電影製片人古必克(Stanley Kubrick)合作積極籌拍一部名叫『二〇〇一年──太空史詩』的影片。

    克拉克氏曾兩度出任英國星際學會的主席,由於其寫作裨益科學知識之普遍傳播,聯合國文敎科學組織(UNESCO)曾在一九六二年頒給加林喀獎(1962 Kalinga Prize),以資激勵。

    當玆太空發展日趨熱烈,登陸月球屈指可期之際,先讓我們瀏覽作家筆下的月球景色和特殊問題,或許可使我們能够迎頭趕上時代吧。





Internet Archive 全文下載



回《科幻譯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