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季刊第七期


出版社:幻象雜誌社
出版日期:民國81年二月


張敏敏〈發行人的話〉

    《幻象》創刊至今,一路走來,雖不免艱辛,但値得欣慰的是,路途上總有許多同志友朋與我們攜手前行,讓我們能锲而不舍地一直走下去。

    多年來,一些「有夢想」的人苦苦耕耘,使得科幻文學終於能夠在我們的土地上生根萌芽;《幻象》更是靠著有心人的殷勤栽培灌漑,才能發端成形,這羣朋友們都有各自的事業、工作,卻不吝貢獻寶貴的時間和心力爲提昇科幻文學效力。《幻象》出刊六期以來,尤其要感謝周浩正和呂應鐘兩位先生:周浩正先生爲《幻象》的創刊擘畫紮基,居功厥偉;呂應鐘先生帶領《幻象》走過草創階段,以迄漸漸茁壯,貢獻極鉅。

    由本期(第七期)起,我們更開始採取「輪値主編」的作法,期能羣策羣力,使《幻象》展現更多樣化、更繽紛的面貌。我們萬分高興邀請到張之傑先生爲《幻象》掌舵;張之傑先生多年來致力於科幻文學及科學推廣工作,是臺灣科幻界的開路先鋒之一。

    《幻象》是一本屬於大家、屬於所有懷抱夢想的人的刊物,我們誠摯期盼各位讀者今後繼續愛護《幻象》、支持《幻象》;我們更盼望各位繼續給我們指敎、批評,讓我們能做得更好──請與我偕行!

張之傑〈編者的話〉

    大約四月中旬,本刊創辦人張系國先生來電,提出輪値主編制的構想,並要我從第七期起,擔任輪値主編一年。當時我較有空暇,於是欣然應命,開始為本刊略盡棉薄。

    本刊實際編務一直由發行人張敏敏小姐負責,主編僅居於助理角色。接事後,開始協助張小姐從事約稿、選稿、審稿等工作,並提出一些編輯方針上的建議,供張小姐參考。

    我所提的建議主要有四點:

      第一,我希望增加科普、專論、雜文和漫畫的篇幅,科幻小說最好不要超過總篇幅的二分之一。
      第二,我希望文章短小精悍,雜文以三千字左右爲宜,科普和專論以五千字左右爲宜,小說以八千字以內爲宜。
      第三,我希望本刊的內容和文字盡量「正派」;換言之,本刊的文字和內容應該通俗而不粗俗、淺俗而不媚俗,本刊應建立起俗中有雅的正派風格。
      第四,我希望本刊出資者能夠認識下列事實:⑴本刊不易成爲賺錢的商業性刊物,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迎合流俗。⑵本刊爲台灣地區僅有的科幻刊物,因此,我們今天的工作,就是明天的歷史;我們不要妄自菲薄。

    上述建議已蒙張小姐採納,並以之作為本刊編輯上的重要方針。在文字、內容和結構上,本期已作了一些變動。但基於歷史因素,距離我們的期望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們深知,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可幾,希望到下一任輪値主編接事時,我們所揭櫫的目標已經可以達成。

    除了基於上述主觀因素所作的變動以外,本刊也深受新著作權法衝擊,不得不在內容上有所因應。原先每期都有的翻譯作品不見了;艾西莫夫專輯中的艾氏科幻、科普(翻譯)作品,也因聯絡艾氏遺孀遲遲未獲回音而臨時撤換。對喜歡看翻譯小說的讀者,這種變動可能是相當大的遺憾;但匾口灣地區科幻的未來來說,這或許是建立自我風格的一大契機。當然,在爭取到翻譯權之後,翻譯小說還是會重返本刊,不過在數量上可能會相對減少。

    作為科幻界的老兵(民國六十七年寫作第一篇科幻小說),面對著芸芸新秀,難免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感慨。年齒漸長,唯一可以依仗的或許就是經驗了。我願提供我的編輯經驗,爲本刊盡一份心力。





第七期目錄

〈發行人的話〉
張敏敏
〈編者的話〉
張之傑
怪機奇談
〈空中母艦──「美康」號的生前死後〉
葉言都
科學報導
〈大陸216天文望遠鏡建造始末〉
陳培堃
〈南極夢憶〉
金濤
創作小說
〈兒童節〉
郭燦
〈漸近線〉
譚劍
〈歸去來兮〉
龍沛
科幻獎
推薦發表小說
〈藍色的夢〉
顏楓
漫畫佳作
〈正史〉
黃志湧
〈幻界都〉
邱馨緯
接力小說
〈第五向度〉(第六章)
葉言都
讀者投稿
〈漫畫〉
歐錦金
文字遊戲
〈無字小說趣味徵文〉
編輯室
幻象書坊
〈莊周化蝶〉──談張之傑科幻小說集《綠蜻蜓》
劉君燦
〈成熟的甜度〉──評黃凡科幻小說集《冰淇淋》
林燿德
〈袋裡乾坤〉──評李黎的《袋鼠男人》〉
張小虹
隨筆
〈我憶,故我在〉
李偉才
科幻漫晝賞介
〈流轉〉
坂口尙
〈星降之夜〉
坂口尙
〈光香風色的讚美詩〉
洪德麟
〈砂之聲〉
大友克洋
〈未來人大友克洋的暴力美學〉
洪德麟
艾西莫夫紀念特輯
特輯1〈哀兮歿訃──艾西莫夫紀念特輯導言〉
林燿德
特輯2〈不死的巨匠──艾西莫夫禮敬〉
黃海
特輯3〈艾西莫夫的雜音〉
呂政達
特輯4〈艾西莫夫與騾〉
呂政達
特輯5〈艾西莫夫:科幻國度的世紀大蓋仙〉
威兮
特輯6〈讀艾西莫夫《天譴女神》隨感〉
威兮
特輯7〈速度的故事〉
葉李華
特輯8〈艾西莫夫年表〉
編輯室



Internet Archive 全文下載



回《幻象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