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獅少年科幻專輯

 

    由《幼獅少年》第八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刊行)開始,張系國為《幼獅少年》規劃了科幻專輯,除了小說外,也談論了科幻電影、集郵、藝術,蒙傑、劉志華也先後 在本刊連載科幻漫畫。



    當我們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仰首望天,也許我們會突然想到,我們所看見的星光,可能是千百年前眾星所發射出的光輝。看到那顆巨星嗎?它射出光輝時,我們還未出世。看到另一顆小星嗎?它射出光輝時,孔子仍在周遊列國。無數的星光,似乎在召喚著我們,召喚著我們走向過去,使我們相信,過去的世界仍然存在,星光就是過去無數世界的見證。無數的星光,也召喚著我們走向未來。我們的太陽所發射出的光芒,在千百年後仍然存在。那時若有另一個星球上的生物,在星光燦爛的夜晚,看到我們的小小太陽所發射出的微光,是否也會想到千百年前,我們的小小世界的存在呢?

    時間和空間的關係、過去和未來的關係,是古今哲學家和科學家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就在說明空間和時間的相對性。我們在星光燦爛的夜裏,也會體認到空間和時間的關係。我們日常活動的範圍是三維空間,如果我們也能够在第四維空間──也就是時間──裏面自由活動,那又當如何呢?這個假設,是許多科幻小說家靈感的來源。所謂的「時光旅行」,就是根據這個假設,假想人能够在時間流裏面自由活動,或者回到過去的世界,或者竟旅行到未來的世界。

    最早提到時光旅行的科幻小說,是英國作家威爾斯在一八九五年所撰寫的「時間機器」。這部小說的主人翁,發明了一架時間機器;坐進這機器裏,他就可以到過去和未來的世界旅行。從威爾斯以降,不知道有多少科幻小說家沿用這個題材。有的和威爾斯一樣,假想發明了時間機器。也有的假想有所謂的時光隧道,人能够經由這隧道,任意遨遊過去和未來的世界。

    如果人能够到過去的世界旅行,那麼立刻就出現許多有趣的問題:他會不會碰見過去的自己?他能不能够改變歷史?許多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說,就從這些問題出發,設想種種奇特的情節。例如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就寫過一部諷刺小說(《古國幻遊記》,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描寫一位美國佬大鬧亞瑟王朝。馬克吐溫還算客氣,並沒有容許小說的主人翁改變英國歷史。也有的科幻小說家,卻設想歷史能够於無數不同的方向發展。而所有的「或然世界」,都同時存在。阿根廷詩人兼小說家波聯士,就寫過一篇小說,描寫時間流分叉成為無數多個或然世界,彼此又有時光隧道相通,形成一個無限大的迷宮。

    時光旅行、時間機器和時光隧道,都是文學家和哲學家的想像。就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時間是不可逆的,時光旅行並不可能。因此科幻小說裏的時光隧道,祇能視爲幻想的產物。但是,縱然我們的肉體之軀不能够在時間流裏面自由活動,我們的意識卻有可能遨遊過去和未來!如果將時光隧道看成一個譬喩,那麼時光隧道的確是存在的。

    什麼是眞正存在的時光隧道呢?人所撰寫的書籍,就可以看成一種時光隧道。寫書的作者,永遠是爲未來的人而寫,他所寫的書就是他的時光隧道,他藉此可以進入未來的世界,和未來的人交流,甚至影響未來的世界。同樣的,我們讀書,也等於走進了時光隧道,和古人交談,汲取他的經驗、分享他的情感生活。誰能說時光隧道不存在?

    再擴大來看,音樂、繪畫、雕刻……各種藝術作品,都是一種時光隧道,也都是過去的人和未來的人交流的工具。越是抽象的蟄術,越能够擺脫時間的影響,越接近全人類(包括過去的人和未來的人)共通的語言。所以法國有位哲學家史特勞斯認為,這才是眞正能够征服時間的時間機器。

    因此,雖然科幻小說家筆下的時光隧道,嚴格說來是想像的產物。但是人類老早就發明了更有效的時光隧道。通過這些時光隧道,人的文化和歷史得以保存下來。

    科幻小說,重新奇也重幻想,但是不能完全脫離科學。例如上面所舉的時光旅行的例子。雖然時光隧道是幻想的產物,但是有部分的科學根據,也和人類眞正發明的時光隧道(如書籍和藝術作品)有相當的關係。科幻小說的其他幻想莫不如此。有的已經實現(例如登陸月球、雷射、生物工程、機器人等),有的反映人類亙古不變的渴望(例如時間旅行、長生不老術等)。總的看來,科幻作品,追求宇宙無垠的時間和空間裏無窮盡的新奇事物和新奇觀念。它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也帶給我們無窮的新希望。

    「幼獅少年」的科幻專輯,將介紹多采多姿的各類科幻作品。我期望靑少年朋友通過這些新奇生動的時空之旅,能更進一步發揮各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起來追求未來的、更美好的少年中國!


  1983.龍船征空記
        作者為呂應鐘,原載於《幼獅少年》第八十一期(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幼獅少年第九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1983.2002年
        作者為苦苓,原載於《幼獅少年》第八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八月)
        
  1983.時間軸
        作者為張大春,原載於《幼獅少年》第八十三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幼獅少年第一〇六期(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1984.地球老人
        作者為馬景賢,原載於《幼獅少年》第八十九期(民國73年三月)~第九十期(民國73年四月)
        
  1984.第一萬次返航
        作者為畢雲皓,原載於《幼獅少年》第九十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1984.朋友
        作者為袁瓊瓊,原載於《幼獅少年》第九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
        

回《科幻單篇》